6月19日,国际局势不确定性陡增拖累港股市场走弱,红利板块更是罕见大幅下挫,截至11:05,代表港股红利板块的港股红利ETF基金跌近2%资金连续13日增仓,累计净申购超1.4亿元。据公开数据显示,港股红利ETF基金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1次,是分红次数最多的港股红利类ETF,基金最新规模、份额均创上市以来新高,同类领先!
港股红利ETF基金标的指数成分股近乎全线%,其余成分股悉数下跌,中国石油股份、东方海外国际、北控水务集团等跌超3%,中国联通、中远海控等跌幅居前。
消息面上,6月17日,农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二级资本债券”,发行总规模为人民币600亿元,募集的资金将补充农业银行的二级资本。在半个月前,5月29日,该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2025年第一期5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用于补充该行其他一级资本。
除了农业银行外,5月份以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先后公告表示完成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发行,募资金额分别为400亿元、400亿元以及500亿元。
今年以来,港股红利资产在市场波动中展现出极佳的韧性。面对外部压力事件的冲击,红利资产依托高股息构筑的安全边际,以及企业自身稳定的经营现金流,成为场内资金的避险所向。
当前,银行等高股息板块持续冲高,港股红利配置价值怎么看呢?
一方面,从风格轮动的角度来看,东吴证券认为,赔率层面成长风格将相对占优,而红利风格的胜率特征更为突出。因此,港股红利资产具备显著的绝对收益配置价值。
另一方面,从资金面来看,南向资金持续涌入,边际定价权提升,配置方向上延续“红利+成长”的哑铃策略,红利资产持续发挥资产配置“减震器”作用!
东吴证券表示,从风格轮动的视角看,美元流动性是驱动市场风格切换的核心变量。基于美国平衡财政、缩小贸易逆差的政策导向,美元信用根基有所动摇,未来弱美元是基准假设。在此背景下,成长风格将受益于流动性改善而迎来相对占优,但这并不意味着红利资产配置价值的衰减。美元流动性宽松往往伴随全球风险资产普涨,尤其是前期受强美元压制的非美资产将整体迎来估值修复。从历次流动性宽松周期看,红利资产虽在弹性上不及成长板块,但仍凭借其高股息率与低波动率的特性,具备显著的绝对收益配置价值。尤其在今年二季度关税政策冲击、宏观预期剧烈波动的风险事件窗口期,红利风格的防御属性显著优于成长,带动其整体胜率突出。
展望未来一年,判断赔率层面成长风格将相对占优,而红利风格的胜率特征更为突出。
北水狂涌,“哑铃策略”正当红!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超6400万元,南向资金此番涌入扫货,更倾向于“哑铃型”配置,一端是高股息资产,另一端是科技成长、可选消费等板块。从个股流向来看,港股通前十大加仓个股中,有6只为高股息标的,且其中建设银行、中国移动等均为港股红利ETF基金标的指数成分股。
从今年以来的市场风格来看,南向资金延续“哑铃策略”或是市场结构分化所致,采取哑铃策略可以平衡风险与收益,既能抵御市场的不确定性,又能抓住增长机会,满足投资者对稳定性与增长性的双重需求。
从券商观点来看,2025年下半年结构性分化或加剧,哑铃策略将持续有效!中金公司提出“红利+成长”哑铃策略:稳定回报资产受追捧,即便收益率走低,存款、国债、黄金、高分红股因其确定性仍受青睐。成长性回报资产估值溢价:能提供增长前景的科技、新消费、生物科技等估值走高。
高分红、高股息率:标的指数2024年分红总额超万亿港元,同比增长11.06%,分红红利达38.91%,最新股息率达8%,居所有主流红利类指数前列。
估值“比价优势”凸显:港股估值相比于A股更低,安全边际更加充分。
3、稳定可预期的高水平分红:全市场首只“每月分红评估”的港股红利类ETF,一年可最多分红12次。自2024年7月以来连续11月分红,纳入此次分红在内,港股红利ETF基金每10份累计分红0.3元。
4、行业平衡、成份股聚焦:行业分布均衡,成份股30只,聚焦优质高股息龙头。
宏观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和低利率背景下,跟随长期资金寻求配置线索,不妨关注“月月评估分红”的港股红利ETF基金,同指数规模领先,已累计分红11次,为分红次数最多的港股红利类ETF,股息收益相对确定,安全边际更充分,两融标的,玩法升级!无证券账户者则关注联接基金,全市场首只港股红利类指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