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前沿 >

“养老贷”火热,贷款资金直达个人社保账户补缴养老保险,靠谱吗?

标签: 日期:2025-07-10 21:43来源:未知作者:admin
2025.07. 字数:2832,阅读时长大约4.5分钟 陈君君 近期,湖南多地农商银行纷纷推出养老贷产品,引发广泛关注。这一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群的信贷创新,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助

  2025.07.

  
 

  字数:2832,阅读时长大约4.5分钟

   陈君君

  近期,湖南多地农商银行纷纷推出“养老贷”产品,引发广泛关注。这一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群的信贷创新,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助力参保人补缴养老保险,提升养老金待遇,解决养老保障缺口问题。然而,其背后的风险与监管空白也逐渐浮出水面,业内人士认为,明确金融介入养老的边界以及完善监管框架已成为当务之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10日,湖南已有接近40家农商银行落地该业务。

  其中,临澧农商行已发放“养老贷”突破3000万元,汉寿农商行发放金额超1000万元。此外,临湘农商行、炎陵农商行、祁东农商行、桂阳农商行、桃江农商行等也均完成了首笔“养老贷”的发放。

  “养老贷”究竟是什么?从多家银行这是一款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群的信贷。银行向客户发放贷款,资金直达个人社保账户,用于补缴养老保险费,从而帮助客户在退休后领取更多的养老金。这种产品

  在贷款期限和利率方面,“养老贷”根据借款对象的年龄、缴费档次等综合确定,,原则上借款人年龄与借款期限合计不超过75周岁,且不得进行贷款展期。多家银行特别注明,该产品的特惠,无任何附加费用。,即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高缴费档次标准乘以最长补缴年限。

  还“养老贷”对个人养老金的影响因地区政策不同而有所差异。以邵东市为例,若客户贷款9万元,年利率3.1%,60岁办理退休后,每月可领取养老金808.48元。归还每月625.86元的本息后,每月剩余182.62元自由支配,比不办理提档补缴多领取21.62元。而在长沙市,客户每月可领取养老金953元,归还本息后,每月剩余可支配金额约为327元。

  事实上,湖南并非首个推出类似产品的地区。早在去年,广西就曾推出“续保贷”,主要针对临近领取养老待遇年龄的灵活就业人员以及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帮助他们解决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经济压力。然而,该产品推出后不久便被暂停。今年,贵州、四川多地部分农商行也推出了类似的“助保贷”。6月份,余庆农商银行就成功发放了首笔“助保贷”。

  对于“养老贷”的推出,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表示,“养老贷”应运而生,具有多方面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虽有提升,但灵活就业居民缴费年限不足或档次偏低,部分农村居民尚未参保。临近退休时,补缴费用压力大。对养老保险而言,“养老贷”能增加缴费人数和金额,扩大覆盖面;对银行来说,满足客户需求,增加信贷投放;对居民而言,可缓解缴费压力,提升养老保障水平。

  不过,“养老贷”模式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例如,作为金融创新产品,它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面临哪些潜在风险?适用范围是否过于狭窄?利率优势是否被高估?

  首先,其合规性受到质疑。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2月公布的“根据现行个人贷款管理制度,‘养老贷’‘续保贷’的性质较为模糊,其合规性存在较大争议。”董希淼表示,此前,部分银行推出的“养老贷”产品因贷款性质不清被监管部门叫停,凸显了养老金融创新过程中合规性与政策导向匹配的重要性。

  “养老贷”不仅在产品性质上存在模糊性,也面临着诸多潜在风险。业内人士在接受时指出,由于

  在中如果借款人在贷款期间不幸身故且贷款尚未还清,其子女可能会被迫承担代偿债务的责任。湖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提醒,“养老贷”本质上是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属于金融行为,与社保缴费是两条完全独立的路径。这意味着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子女可能会面临额外的经济负担。

  更令人担忧的是长期信用风险。贷款周期长达10~15年,若参保人因去世导致还款中断,可能引发坏账风险。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表示:“低收入群体可能过度依赖贷款提升缴费档次,而养老金待遇受政策调整影响较大,若未来养老金政策调整,可能打破还款与收益的平衡。”

  “养老贷”是否存在高利率优势也值得关注。尽管银行宣传养老贷具有“零负担、零门槛”等惠民标签,但对比发现其实际年化利率普遍在3.1%~3.45%之间。更关键的是,多家银行明确该利率为固定利率,不会随市场利率下调而浮动。

  “今年5月LPR下调后,长沙首套房贷利率已降至3.05%,”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向表示,“养老贷的固定利率设计,意味着未来LPR继续下降时,借款人反而要承受更高的相对资金成本。”

  此外,还发现,“养老贷”的适用范围较为狭窄。目前该产品仅适用于解决缴费年限不足的问题,尚无法惠及无稳定收入

  当前,我国已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居民的养老需求不断攀升,但基本养老保险在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上仍有提升空间。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在养老领域的创新尝试备受关注。

  董希淼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应秉持包容性监管理念,采取柔性监管措施,积极支持并鼓励商业银行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养老贷”“续保贷”等创新产品的良性发展,满足低收入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及提升养老保障水平的迫切需求。

  然而,金融介入养老领域的监管仍存在空白地带。多位专家指出,当前亟待明确金融介入养老的边界,并完善相应的监管框架。

  董希淼建议,。

  “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地方政府以及人社部门的协同合作,这样既能精准服务低收入群体,又能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更好地体现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董希淼称。

  高政扬认为,金融产品设计要严格合规,杜绝增加参保人负担。服务对象应限定为临近退休且缴费年限不足的群体,避免向年轻人扩散。普惠产品设计要聚焦困难群体,精准投放资源,防止政策套利。

   苏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文章
共有人强势围观,期待你的评论!评论区
小提示: 本站的评论不需要审核,即发即显,有什么话你就尽管说吧,但不要过激哦,以免遭跨省处理!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