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观察 >

万亿资金腾挪的背后,泛红利ETF的喜忧参半

标签: 日期:2025-06-25 16:33来源:未知作者:admin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19年基金行业万人空巷的场景?如今在经历了阵痛期之后,基金行业似乎又迎来了它的另一次浴火重生,只是这次的方向和之前似乎有所不同。 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5年4月,中国ETF市场迎来了一场规模的大变革。非货币ETF总规模从2023年末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19年基金行业万人空巷的场景?如今在经历了“阵痛期”之后,基金行业似乎又迎来了它的另一次浴火重生,只是这次的方向和之前似乎有所不同。

  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5年4月,中国ETF市场迎来了一场规模的大变革。非货币ETF总规模从2023年末的1.85万亿元一路飙升至3.89万亿元,增幅高达110%。

  与2019年的盛世不同,彼时明星基金经理风光无限,市场上也多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而本次的“万亿资金腾挪”,机构投资者已然成为绝对的主导力量。数据显示,股票ETF机构持仓占比达到62.14%,债券ETF的机构持仓占比更是高达84.90%。

  其中,国资机构和保险公司成为主要增量

  泛红利ETF成为机构主流

  一方面机构资金积极布局核心宽基,2024年对300ETF、500ETF的增持规模高达8668亿元,占股票ETF总流入的59.3%。

  另一方面机构对红利资产更是青睐有佳,“低利率时代”的资产配置困境促使资金加速向派息稳定的高股息红利资产迁移。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场红利主题指数基金规模达1735.54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200.88亿元,其中,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规模超170亿,易方达中证红利ETF规模超85亿,其余许多红利类ETF年内规模均有不错涨幅,在红利资产震荡行情中,“越跌越买”的配置特征尤为突出。

  其中,险资更是对红利资情有独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31日,险资在年内已经累计16次举牌上市公司,尤其是以银行、公用事业、能源、物流为代表的港股红利资产,在年内被13次举牌,成为了险资举牌的主要阵地之一。其中平安人寿在这期间表现得最为活跃,6次举牌对象均为香港上市银行股,成为举牌港股银行股的“主力军”。

  泛红利ETF的喜忧参半

  从行业分布可以看出,主流红利指数行业属性多数具有刚需甚至垄断性,比如能源,资源、电信、公用事业等,或得益于国家各的政策红利,比如大金融、家电、半导体、电气设备等领域,导致它们的业务业绩能长期维稳持增长。

  主流红利指数的行业权重

  并且反映在估值上,多数依然显得较低,比如不断创新高的银行股,最新PE还普遍在5-8倍左右,家电、能源、交通等行业核心巨头资产,不少的PE也在十几倍附近。

  东吴证券认为,今年以来,红利资产在市场波动中展现出极佳韧性,从今年3月起,A股和港股市场的红利风格均呈现阶段性占优态势。展望未来一年,其判断,赔率层面成长风格将相对占优,而红利风格的胜率特征更为突出。未来弱美元作为基准假设的背景下,红利资产虽然在弹性上不及成长板块,但仍凭借高股息率与低波动率的特性,具备显著的绝对收益配置价值。

  尽管泛红利ETF规模爆发增长,但其底层逻辑仍存在隐忧。从收益

  从工具属性看,投资者实质是在追逐煤炭行情而非红利因子。对比发现,当主动管理的机器人主题基金收益达174%时,对标ETF仅54%,被动产品错失了alpha收益。此外,同质化风险也不容忽视,36只红利类ETF跟踪指数相似,产品间差异不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文章
共有人强势围观,期待你的评论!评论区
小提示: 本站的评论不需要审核,即发即显,有什么话你就尽管说吧,但不要过激哦,以免遭跨省处理!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