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面上,据不完全统计,刚刚过去的5月,至少6家国内创新药企对外官宣了BD交易订单,大部分是中外药企之间的跨境合作。重磅BD已然成为催化创新药二级市场行情的关键因素。
华福证券5月27日研报显示,2020年至2024年,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从92亿美元提高到523亿美元,首付款金额从6亿美元提升到41亿美元。2025年初至今,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已达455亿美元,首付款已达到22亿美元,全年有望创新高。
此外,过去一周,医药行业新闻聚焦于创新药临床试验与交易进展。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一线治疗NSCLC的III期临床试验正在推进,PD-L1TPS亚组数据显示一致的ORR,其中TPS≥50%患者ORR达60.0%。国内创新药受理方面,本周共有10项IND和4项NDA获批,涉及多个靶点和治疗领域,如FGFR4、HER2、CD19等。
企业公告方面,和誉医药依帕戈替尼获CDE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HCC治疗;复宏汉霖、恒瑞医药、君实生物、泽璟制药、海创药业、迈威生物、翰森制药、嘉和生物、科济药业等均有新药获批或进入临床阶段。
交易事件方面,信诺维与安斯泰来达成15.4亿美元许可协议;礼来收购SiteOneTherapeutics的STC-004项目,金额达10亿美元;此外,多项国内外许可与合作交易也获得披露。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可关注港股医药回调的投资机会。
医疗创新ETF紧密跟踪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从医药卫生行业的上市公司中,选取30只盈利能力较好且具备一定成长性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兼具盈利性与成长性的医药及医疗器械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港股医药ETF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50只流动性较好、市值较大的医疗卫生行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医药卫生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30日,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百济神州、药明生物、信达生物、石药集团、康方生物、京东健康、中国生物制药、三生制药、翰森制药、阿里健康,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