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世界 >

“固收+”市场一季度明显遇冷

标签: 日期:2022-04-19 22:53来源:未知作者:admin
有22只基金年内跌幅超过20%,由此可以看出,它们大致分为几类,一类是可转债基金,进入2022年,随着可转债市场的调整,南方希元可转债、民生加银转债优选等基金受伤非常明显。一些非可转债主题基金由于持仓中配置了大量可转债,在这波调整中同样受伤明显,比

  有22只基金年内跌幅超过20%,由此可以看出,它们大致分为几类,一类是可转债基金,进入2022年,随着可转债市场的调整,南方希元可转债、民生加银转债优选等基金“受伤”非常明显。一些非可转债主题基金由于持仓中配置了大量可转债,在这波调整中同样“受伤”明显,比如金鹰元丰、民生加银信用双利债券等。还有一些“固收+”产品更是让人看不懂,比如嘉合磐石、富安达增强收益,从业绩比较基准来看应该是风险比较低的产品,但是短短3个多月却出现超20%的亏损。以嘉合磐石为例,业绩比较基准为定期存款利率,但是截至2021年底,股票仓位接近四成。

  此外,从跌幅较大的这些基金中还可以看出,可转债基金的占比较高。这类一直被看作进可攻退可守的产品,2021年的进攻属性进一步放大,但是2022年以来,随着市场持续调整,可转债基金并没表现出太多“守”的优势。

  数据显示,中证转债指数2021年的涨幅为18.48%,进入2022年,中证转债指数截至4月15日的跌幅为8.57%。而一些在转债标的上保持高仓位的基金,如果再加上持仓集中,净值的大幅波动一点不亚于股票型基金。

  民生加银信用双利债券的基金经理关键在2021基金年报中明确表示感受到了投资难度的增加,并且进一步意识到对于固收+账户,控制回撤的必要性以及追求绝对收益的重要性。

  而金鹰元丰基金经理林龙军在年报中则分析道:“可转债指数全年表现亮眼,尽管市场反复争议高溢价风险,但在固收+大行其道,优质资产供给不足的背景下,可转债成为增厚组合收益的主力,高溢价存在的合理性也就得到了解释,尤其是在权益结构性行情、中小盘强势、主流不强赎的阶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文章
共有人强势围观,期待你的评论!评论区
小提示: 本站的评论不需要审核,即发即显,有什么话你就尽管说吧,但不要过激哦,以免遭跨省处理!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