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世界 >

创新药火热继续!同类规模和流动性领先的港股通创新药ETF回调大举揽金!机构:三大因素共振,2025年是创新药至少3年行情

标签: 日期:2025-06-06 11:50来源:未知作者:admin
港股通创新药ETF冲高回落,现跌0.21%,成交额超9亿元,流动性持续大幅领先同类。资金继续狂涌,港股通创新药ETF盘中再获净申购1.47亿元,近3日已累计获得资金净申购3.85亿元,加上今天已经连续4日吸金超5.3亿元,最新基金规模达41.44亿元同样领跑同类! 港股

  港股通创新药ETF冲高回落,现跌0.21%,成交额超9亿元,流动性持续大幅领先同类。资金继续狂涌,港股通创新药ETF盘中再获净申购1.47亿元,近3日已累计获得资金净申购3.85亿元,加上今天已经连续4日吸金超5.3亿元,最新基金规模达41.44亿元同样领跑同类!

  港股通创新药ETF标的指数成分股涨跌互现:绿叶制药涨超3%,三生制药涨超2%,石药集团涨超1%。下跌方面,康方生物、百济神州跌超1%,信达生物微跌。

  海外消息方面,医药魔方认为,关税焦虑下,美国正“抢购”中国创新药。过去两年license-out潮起,跨国药企在接二连三的BD中逐步建立起了对中国创新药的认可和信任,以及真金白银的“买单”。据Stifel的报告,2023年和2024年,大型制药公司授权引进的药品中,约30%来自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而此前两年这一比例仅为12%。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美国生物医药行业TOP10融资中,有4家是中国创新药企的海外NewCo,或美国Biotech在引进中国资产时同步完成的融资。更重要的是,中国创新药资产不仅“物美”,而且“价廉”。据医药魔方数据库,全球创新药授权许可交易首付款TOP10中,而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榜上无名。

  东吴证券表示,2025年为创新药至少3年行情的元年,主要受到三大因素共振:

  1.其一创新药重磅BD有序落地,首付款屡创新高。MNC从外部购买分子,中国的占比从2017年的0%约提升至42%,美国成为中国BD出海的最活跃市场之一,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与辉瑞首付款高达12.5亿美金,再创创新药与MNC合作纪录。随在国内患者多临床成本低、康方生物AK112国内临床数据在海外可以复数、科创板等IPO及再融资重启等因素推动,BD数量将会持续爆发、其价格/价值有望向欧美看齐。

  2.其二2025年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生物扭亏、2026年更多公司盈利。营收方面,两市公司营收均保持高速稳定增长。港股创新药公司从2018年12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85.3亿元,2024年同比增速17.32%;A股创新药公司从2018年的300.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28亿元,2025年Q1营收为166.8亿元,同比增速21.51%。两市创新药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样高速增长,2024年同比增长102.4%,近七年首次盈利达到2.25亿元。这标志着整个创新药企业的高成长性,反映出行业整体从早期高投入的研发探索期向管线成熟收获期过渡。

  3.其三国内创新药环境边际变好。近期,中国创新药闪耀ASCO会议,突破多个实体瘤瓶颈。2025ASCO会议共有来自中国的70+项口头报告,数量创下历史新高。184项ADC管线项来自中国,约占总体的48.4%。中国企业发布双抗研究约34项,占整体双抗研究的比例约49%。估值方面,国内创新药估值仍被低估。国内创新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荣昌生物、再鼎医药、诺诚健华、和黄医药等8家PS均值约9.7倍,同期美股VRTX、ARGX、BNTX、INSM、ASND、CORT等8家PS均值约18倍。

  港股通创新药ETF100%布局创新药产业链,前十大权重合计占比近72%,龙头属性突出!

  港股通创新药ETF特点鲜明:

  更纯粹的创新药;

  更低估的创新药

  底层资产是港股,可以T+0交易!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场外联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文章
共有人强势围观,期待你的评论!评论区
小提示: 本站的评论不需要审核,即发即显,有什么话你就尽管说吧,但不要过激哦,以免遭跨省处理!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