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湿地风光,赏梁野瀑布,寻红色足迹,伴篝火起舞……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武平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打卡地。十年来,武平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武平林改和捷文村群众来信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全员、全域、全链条、全要素、全媒体等“五全”模式,探索出一条革命老区县、山区贫困县依托生态发展全域旅游的强县富民发展之路。
金秋十月,凉风习习。来到中山镇松花寨生态康养茶庄园,漫山遍野的绿意映入眼帘,微风拂来,阵阵茶香令人心旷神怡。游客们兴致勃勃地在这里赏茶园风光,怡然自得。
来自长汀的游客郑女士说,“我是第二次来到武平。武平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生态非常好,空气非常好,对于我们城市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来的地方。”
松花寨生态康养茶庄园地处中山镇龙济村,美丽的中山河蜿蜒而过,茶园常年云雾缭绕,生态良好。茶园在保护原生态基础上,坚持“生态立园、产业兴园、旅游活园”的发展思路,走出一条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近期,茶园被列为2022年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
庄园负责人危力云介绍,“松花寨从2016年开始探索茶旅融合发展这条道路,通过这几年不断地提升改造,还有我们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已基本形成“茶产业+文化+旅游+康养”为一体的田野综合体基地。2021年我们接待的游客近10万人。”
武平县地处武夷山脉最南端,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千年古县,境内自然风光独特,有瀑群飞泻、宏伟壮阔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梁野山;有险峻雄奇、丹霞地貌的狮子山;有佛道并存、洞幽景美的灵洞山;有水天一色、白鹭齐飞的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有千年承雅韵、一街汇古今的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
市民钟女士自豪地说,“我们的武平景点是越来越多,家门口都是风景,到处绿化也非常好,环境也很优美,卫生也搞得非常的清洁……知名度也是越来越高,全国各地很多人慕名而来。”
近年来,武平县坚持把“生态立县,旅游富民”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持续提升林改“武平经验”,不断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持续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国家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综合治理与发展项目建设,在生态环境质量上保持省市领先。
2017年,武平县获评“中国天然氧吧”,成为福建省首个获此称号的县,同年被纳入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9年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龙岩首个获此殊荣的县;2020年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
高颜值生态释放出巨大经济价值。来到城厢镇云寨村,只见仙女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一排排喜庆的红灯笼点缀着白墙灰瓦的客家民居,慕名而来的游客正在“森林人家”中品尝当地特色小吃。据介绍,2021年该村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人均增收5000多元,村集体增收7.8万元。
十年来,武平县旅游业从结构单一到多产融合,目前已形成不忘初心红色之旅、天然氧吧生态之旅、千年古县客家之旅等“三线八景”的旅游布局。通过不断丰富森林康氧、运动健氧、美食滋氧、乡村乐氧、文化涵氧“五氧”业态,打造“五氧五福”品牌,加快培育文旅康养产业,助推全域旅游加快发展。
县文化和体育旅游局副局长钟红晖说,“我们着重在提升景区品质、延伸文旅产业链条、培育壮大产业龙头、完善智慧旅游设施、强化市场宣传营销等五个方面下工夫,充分发挥文旅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特点,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如今,武平县已拥有3个国家级4A级景区、3个国家级3A级景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金牌旅游村,并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全国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中国十佳宜居宜业宜游县”“中国天然氧吧最佳打卡目的地”和“中国百佳候鸟旅养小城”“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一批“国字号”名片。2021年,武平县共接待游客617.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4.59亿元。
“我们将加快推进百家大院、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等文旅项目建设,抢抓龙岩市与广州市、武平与厦门市思明区对口合作重大机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开展文旅交流,力争引进并落户一批文旅产业大项目、好项目,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新引擎,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钟红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