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从差别化保障采矿用地合理需求、统筹规划用地规模和布局等方面支持各地采矿用地正常供应,保障国家能源资源供应安全。对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及省级人民政府重大项目清单的采矿项目用地,在按照现行规定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时,由自然资源部直接配置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市县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明确能源矿产资源安全底线管控要求,合理安排采矿项目新增用地的布局、规模和时序,对采矿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和存量采矿用地复垦修复作出空间安排,列出采矿项目清单。
今年以来,已有128只公募FOF成立,算上上述正发行或即将发行的16只,年内新发的公募FOF产品已接近145只。相较去年全年成立的97只增加接近一半,比2020年的60只则翻了近1.5倍。
上海银行成功落地全行首笔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贷款发放的场景应用。在该场景下,上海银行为企业提供1000万元贷款并使用数字人民币,通过受托支付的方式完成贷款发放。上海银行已通过城银清算接入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搭建的数字人民币互联互通平台,实现央行数字人民币APP中各运营机构的个人数字钱包与上海银行银行卡的兑出兑回、账户绑定、信息查询、快捷充值等服务功能。
SWIFT在官网公布了央行数字货币和通证化资产用于跨境支付与交易的试验结果,表明二者可在现有金融基础设施上顺畅流动。这一创新有助于推动 CBDC 和通证化资产的全球化,也是使其顺利融入国际金融生态系统的重要里程碑。目前,包括法兰西银行等14家中央及商业银行,正在SWIFT测试环境中展开合作,以加速实现央行数字货币的全面部署。概念股包括新晨科技、科蓝软件、长亮科技和天阳科技等。
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发布,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2022H1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超过25%,装配式建筑面积累计达到24亿平方米。未来装配式建筑成长性较好。概念股包括鸿路钢构、志特新材、中铁装配和汉嘉设计等。
顶级券商最新研判
中泰证券:低估值央企崛起,投资组合该如何应对?
中泰证券研究认为,市场风格将再度进入“权重搭台,个股唱戏”阶段。各地疫情政策再度严格将使得市场能够更加理性地正视四季度至明年上半年的经济“一波三折”修复的现实,“疫情政策反转+放开后经济V型反转”的预期或逐渐被打消,周期、地产、白酒等阶段性的或将进入震荡期,市场风格将再度进入“权重搭台,个股唱戏”的阶段。当然,这种风格转换也不可避免的伴随11月底指数进入一定程度的震荡期。
就疫情受益细分而言,我们依然最看好中药。外交政策与经济政策更加务实化,“政策内外红利期”是四季度“暖冬行情”真正的驱动。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本轮行情的根本驱动力在于当前国际地缘格局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就外部而言:G20会议之后全球经济从疫情后活力提升,东西方格局或进一步修复,将给市场带来阶段性稳定的外部环境。
同时,国际地缘格局的变化使得我国在当前进入大国关系缓和期,过去几年的经验看,外部环境的阶段性缓和以及管理层政策取向的更加务实,往往带来国内经济政策方面的超预期放松与红利期,故“暖冬行情”整体还将延续,并向着政策红利期的结构性行情进行演绎。综上,“暖冬行情”在11月下旬短期震荡后仍将延续,结构上将由第一阶段的指数行情向“权重搭台,个股唱戏”、以中证1000为主的结构性行情演绎,后续关注点在于国内各项政策的发力。
投资建议:就配置方向而言,依旧维持国产替代、券商、电力等不变,关注超跌的机构重仓股的弹性,以及四季度部分消费股细分领域。
1)信创、军工甚至是贯穿明年的主线,军工主机厂股权激励等改革在四季度落地概率较高,建议持续关注,信创即便从产业周期角度看,换届后的四季度和明年大部分时间都是计算机炒政策和订单预期最好的时机;
2)全面注册制下相关配套设施和利好政策或相继落地,利好资本市场发展,建议关注权重股中的券商板块;
3)稳增长-新基建相关的电力、特高压、电网改造等板块目前处在底部阶段,同时也有不错的景气度,值得关注;
4)超跌反弹板块可以关注博弈未来1-2个月中美、中欧关系缓和而受益的板块,如:光伏,具有相对确定性;
5)消费股建议关注中药和供销社两个既有长期方向又明确受益疫情预期的品种。
开源证券:寻找经济结构性升级下景气向上的行业
开源证券研究认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或逐步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此背景下,未来国内经济的发展的增长点或将逐步降低对外需的依赖,进而转向挖掘国内消费潜力及扩大制造业投资,以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开源证券结合专精特新领域对制造业的中长期投资机遇进行筛选,大部分集中分布在半导体、电池、医疗器械、通用设备、军工电子、光伏设备、专用设备、生物制品、航空装备等细分领域,不仅符合新经济发展方向,涵盖了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特征;另外,其对应中小市值的特征亦展示出上述领域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上行阶段,发展空间将大有可为。
具体行业景气度展望:1、景气或维持向好的行业:新能源汽车;2、景气度或有条件回升的行业:食品饮料、家电,其他有关疫情受损行业,包括:餐饮、旅游、酒店、航空、免税等。
成长风格或仍将是市场主线)高端制造:电力设备、新能源汽车、机械和军工。既有“政策底”又具有基本面逻辑自主可控方向:计算机、半导体设备及医疗器械。
券商布局正当时:“赔率”受益于流动性扩张周期,“胜率”静待基本面“反转”。
左侧逢低布局出现基本面回暖迹象的消费行业,包括:社会服务、医药生物、黑色家电、商贸零售、食品饮料及房地产服务。
西南证券:工业母机国之重器,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国资委强调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业母机位于首位,体现出工业母机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层面的重视。机床是一切工业制造的基础设备,故被称为“工业母机”;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是机床行业最重要的分支。
中国机床产业大而不强,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机床产销国,2021年消费额约1704亿元,全球占比33.6%;产值约1574亿元,全球占比30.8%。在金属切削机床领域,2021年进口额约312亿人民币,进口依赖度约为35.3%,高档数控机床尤其依赖进口,根据前瞻研究院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仅约6%。国内机床生产企业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2020年金属切削机床上市公司CR5不足9%。
更新周期叠加新增需求,机床行业持续高景气度。数控机床的更新周期约为10年,中国机床消费的上一轮高峰期为2010-2014年,以10年为更新周期计算,中国机床消费已在2020年前后进入更新替换周期,2021年中国机床消费约1704亿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22.6%。从工业库存周期来看,我国或将于2023年下半年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将拉动机床等生产设备投资增长。此外,新能源汽车、风电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壮大,将持续带动数控机床的新增需求,在更新与新增需求共振下,未来3年机床行业仍将保持较高景气度。
产业链安全不容忽视,国产替代势在必行。高档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被发达国家严格管控,禁止对外销售或完全开放功能,在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档数控机床“卡脖子”问题较突出。机床作为工业母机,在高端领域加快国产替代更显迫切,或将迎来增量政策支持。预计高档数控机床国产替代速度将加快。
中高端数控机床国产领军企业海天精工、纽威数控、国盛智科,建议关注高端数控机床领先企业科德数控、国产数控系统龙头华中数控。
浙商证券:储能温控行业竞争格局逐步明朗
储能温控具备技术壁垒:随着单集装箱密度越来越高,储能系统温控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1)更长的寿命;2)更高的可靠性,包括零部件的可靠性、材料的兼容性、系统的可靠性、智能化算法等;3)更便捷的交付,协同开发,快速集成;4)节能低碳等。高效的储能温控系统在安全性、经济性上都具备突出的优势。200MWh系统,电芯温差从3℃降到2℃,全生命周期增效可达约300万度电,引入自然冷却等技术可提升冷水机组全年能效比32%,每年可节省机组电费约25%达约60万元。
储能温控具备客户壁垒:储能温控环节事关安全,储能系统集成商对供应商的整体验证流程较为谨慎,新供应商开发需要比较长的前期验证,一般会根据候选供应商的发展规模、产品能力、合作客户等进行初筛,考察其研发能力等,经过初审后进行送样、整改,最终满足条件后作为准入供应商,下小批量订单,再逐步上量。部分产品需要涉及海外UL认证等环节,进一步拉长供应商开发过程。
全链条能力提升竞争力:液冷系统较风冷系统,系统复杂程度大幅提升,存在木桶效应,可用电量和健康程度由最弱的电芯决定,集成难度大幅增长:1)设计难度增大,同时融合传热、流体、材料等学科;2)各个零部件供应商能力有差异,接口理解差异,拉长开发时间;3)故障处理环节,单一供应商很多不具备系统分析能力,给专业集成带来挑战。全链条液冷可以从系统角度综合冷板、管路、液冷机组等特点做到总体最优,并且在漏液检测、系统维护等角度也更加利于全局把控。
英维克、申菱环境、同飞股份等有所布局,风冷市场相对成熟,英维克份额占据绝对优势;
英维克、奥特佳在出货规模上领先,与其他厂商拉开差距,其中英维克产品已经实现海外系统集成商的销售,并且推出了BattCool储能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2.0、液冷快速连接器等产品端到端布局,奥特佳主要受益宁德时代储能业务规模扩张;此外,同飞股份、松芝股份、高澜股份和申菱环境等厂商在积极进行业务布局,建议关注其主力储能集成商客户进展情况和产品规模上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