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发展 >

刘元春:破解“内卷”必须全面启动微观治理,让竞争政策走到C位

标签: 日期:2025-07-07 19:15来源:未知作者:admin
当前工业行业普遍存在成本下降,但利润下降得更快的现象。针对这一困境,要破解低价与内卷现象,必须全面启动微观治理。 7月5日上海财经大学举行的2025中国宏观经济年中论坛上,

  当前工业行业普遍存在“成本下降,但利润下降得更快”的现象。针对这一困境,要破解低价与“内卷”现象,必须全面启动微观治理。

  7月5日上海财经大学举行的2025中国宏观经济年中论坛上,刘元春表达了上述观点。他表示,中国的微观治理有两大类政策: 一是产业政策,二是竞争政策。我国的产业政策长期优先于竞争政策,进而导致一定的微观层面失序,因此,目前正处于一个时代的拐点,就是产业政策必须重新定位,让竞争政策走到舞台中央,形成宏观调控与微观治理协同发力的新格局。

  “反内卷”已经成为我国政策的工作重点。2024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今年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刘元春表示,当前宏观经济的首要关切点是持续低迷的价格水平。导致价格水平低迷并偏离趋势值的原因是多元的,有需求侧也有供给侧原因,有内生因素也有外部输入因素,有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更有恶性竞争驱动的内卷化因素。

  其中,除了需求侧的结构性问题外,供给侧的冲击扮演了更为关键且复杂的角色。

  一方面,中国正经历一场由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驱动的“美好”供给冲击。过去十余年间,中国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了近90%,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成本大幅下降,蕴含着新生产模式。刘元春表示,未来的供给冲击会更明显。而在现代化的生产体系中,机器人的替代、AI的运用、数字化的利用所产生的供给冲击,一定是未来宏观分析不能忽略的因素。

  但另一方面,许多行业在技术升级的同时,财务指标却在恶化,企业利润率甚至降至历史低点,这些应归结为“内卷性定价模式”导致的恶性竞争。

  刘元春说,如果价格下降主要缘于技术进步,企业利润理应改善。然而,当前工业行业普遍存在“成本下降,但利润下降得更快”的现象。

  “产能过剩不是新现象,但是新兴产业过剩以及内卷化可能标志着新的体制性问题开始出现。”刘元春认为,破除低价格现象的手段是多元的,第一是以扩内需为主体;第二社会改革为底层;第三是微观重构为补充。而微观基础重构,是这一轮调整中间很重要的一个维度。

  具体的政策思路,应从过去“行业为主、企业落实、政府引导”的主要依靠行业自律模式,转变为“政府主导、行业协同、企业落实”的新模式,将竞争政策提升到舞台中央。

  从历史案例来看,他以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个“必须刘元春建议,宏观经济治理要在当前五个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文章
共有人强势围观,期待你的评论!评论区
小提示: 本站的评论不需要审核,即发即显,有什么话你就尽管说吧,但不要过激哦,以免遭跨省处理!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