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科技 >

商业秘密|从“卖气郎”到“能源管家”,城燃行业新一轮跑马圈地大幕拉开

标签: 日期:2025-07-21 16:57来源:未知作者:admin
转型综合能源、拥抱智能化、探索出海路径成为城市燃气行业当前统一共识。近日在接受时,新奥能源和创新管理模式,将区域内电力、燃气、热力、冷能、可再生能源等子系统有机耦

  “转型综合能源、拥抱智能化、探索出海路径成为城市燃气行业当前统一共识。”近日在接受时,新奥能源和创新管理模式,将区域内电力、燃气、热力、冷能、可再生能源等子系统有机耦合,实现多能互补、梯级利用和智能调度。

  城燃企业与用户有先天黏性,其工业用户中有不少高耗能企业,因此深圳燃气董事长王文杰表示,过去公司多半工业客户用天然气烧锅炉,现在它们提出了制冷、电力等多元需求,因此公司也要顺势提升综合能源服务能力。

  近年来,城燃企业角色悄然生变,新奥是其中最早布局的公司,自2008年起涉猎综合能源。2010年新奥燃气更名为新奥能源,以天然气延伸供热、供蒸汽的燃气三联供业态,并随绿色低碳发展,逐步转向以电为核心。2021年,港华燃气更名为港华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中新增了零碳场景的构建和运营管理服务。中国燃气集团总裁刘明辉在2025世界燃气大会期间表示,公司将以科技创新重塑运营模式,以绿色低碳重构业务版图驱动战略转型,从传统管道燃气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蜕变。

  申能集团也在WGC2025期间展示了其生物天然气、生物质气化、绿氢+CCUS制备绿色甲醇的“三步走”规划。去年9月,申能集团与城投集团、华谊集团及上港集团等签署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预计在今年底建成。

  “过去是抢区域燃气特许经营权,建管道、卖气。转向综合能源后,牌照限制被打破,预计这一轮跑马圈地将更激烈,拼的是从资源驱动转为服务能力输出。”城燃第一梯队企业综合能源业务部负责人赵钢告诉。

  终端需求下滑是城燃企业转型的迫切考虑。今年1-5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了1.3%。上海燃气董事长史平洋在WGC2025上表示,天然气在上海一次能源消费中正出现天花板迹象,公司规划的未来三到五年天然气消费量已有下调,主要需求增量预计来自天然气发电。

  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尚不完善也给企业带来切实的经营压力。一名城燃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近两年居民用气销售情况不容乐观,城燃上游采购成本价市场化趋势明显,终端销售价则由地方政府掌握、可调空间有限。“我们在湖北卖一方气亏一方,每方气要倒挂五毛甚至一块钱,武汉气价倒挂问题最突出。”他说。

  一般来说,为了减少居民用气销售亏损,城燃企业通常以工商业售气收入补贴民用。但随着终端用能电气化,深圳燃气董事长王文杰称,公司在深圳市内占比达47%的工商业用户,很多选择改用电力等其他能源,冲击了天然气需求。

  同时,随着国内城市燃气渗透率快速提升,城燃企业发展初期的利润增长引擎燃气接驳业务逐渐萎缩,燃气工程安装业务毛利下滑明显。近年来,多数城燃企业净利润经历了从同比两位数的增长到个位数乃至负数的下滑。

  “城燃企业过去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福利,但随着市场化改革推进、企业经营及安全成本投入增加、国际形势复杂化等,行业正经历深层调整,企业发展也面临多重新考验。”新奥能源CEO张宇迎在WGC2025上表示。史平洋建议,城燃企业要在存量业务下功夫,向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商转变。

  当前,政策目标、电力市场机制革新、市场需求多重共振正在催动综合能源业务发展。

  政策层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园区和工厂,将其纳入降碳核心任务。近日发布的“零碳园区并非全新概念,过去我们一直倡导低碳发展,现在从低碳到零碳是要求在提升,既是量变也是质变。”程路表示,向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时,能源清洁化、低碳化是首要原则。全国在建的零碳园区普遍将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摆在优先利用位置,这与传统以能源成本或供应可得性为主要考量的思路大有不同。

  其中,新能源技术迭代升级,拉动设备成本曲线迅速下降,为城燃综合能源业务经济性提供有力支撑。据能源基金会数据,过去十几年,中国风能、太阳能、电池技术成本降幅接近80%,电解槽、热泵、风能、太阳能四类技术成本与美国、欧洲、印度相比均处于最低水平。

  电力市场机制革新亦创造出诸多便利条件。今年全国电力现货市场全面提速,目标是在年底前基本实现现货市场全覆盖,发挥价格发现、调节供需作用,由此独立储能、虚拟电厂等市场主体经济潜力进一步释放。

  消费端,市场需求升级也是综合能源发展的重要契机。刘沅昆告诉,一方面,企业正面临较强的降本增效需求和能源结构多元化的安全需求;另一方面,随着负荷侧碳排放考核从软约束转向硬指标,企业碳减排压力加大,尤其是高耗能产业和出口导向型企业。运用综合能源降低碳排放、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已是企业运营和决策者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泛能业务是公司今后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程路判断道,泛能业务将基于公司现有用户基础延伸服务和数字化能力,为用户创造价值并与其共同成长,“这不是凭空创造的新业务,因此增长曲线斜率料将非常陡峭。”

  值得关注的是,五大城燃近年来综合能源业务收入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例如,去年华润燃气综合能源服务收入同比增近34%达3.6亿港元,全年累计签约装机规模4吉瓦,其中分布式光伏94.7兆瓦。新奥能源泛能销售量同比增近20%至416亿千瓦时,带动泛能业务营业额同比增长5.2%达152.73亿元,毛利同比增长16.4%达22.2亿元,增幅在公司全部业务中排名第二。

  
 

  拍摄/郭霁莹

  综合能源市场空间有多大,是从业者最关心的话题。

  目前,存量市场节能改造便是一块巨大蛋糕。“‘十四五’国内高耗能产业占工业领域比重仍然偏高,‘去重化’将是碳达峰前国内重要投资趋势。”中金研究院董事总经理陈济指出,未来五年,若高耗能行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将对碳达峰目标作出巨大贡献。据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测算,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工业部门减排投资潜力约0.7万亿-2.7万亿美元,建筑部门投资潜力约2.1万亿-5.8万亿美元。

  综合能源怎样跑通商业模式,城燃企业如何获利成为下一步关注点。赵钢介绍称,前者根据客户往年用能成本,约定新的、更低的供能价格,其中的价差拿来补贴客户,城燃则在约定定价中谋求利润。

  新奥则主要采取分享型模式。程路举例称,过去印染厂一台定型机每天用气1500-1800方,通过节能改造可省10%用气量,客户和城燃可以3:2分成共享每方约5元、共150-180方的天然气节能成本。“从全成本角度看,这比之前单纯卖气赚价差的收益更高。”他说。

  程路强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共赢理念至关重要。他解释称,过去卖气,建光伏、锅炉等设施是基于“卖炭翁”思维——心忧炭贱愿天寒,希望能源价格卖得越高越好。未来随着市场化深入,用户生产经营状况如何、能否接受用能成本,以及市场如何定价都是未知数,因此企业经营思维要向需求侧转变,双方从甲乙方变成利益共享者,公司和客户才能共同实现更长远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综合能源发展策略转向以电为核心的行业共识下,AI算法、大模型、数字孪生等技术过去两年正快速应用到电力交易中。以新奥为代表的城燃企业正在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和数字能源运营商定位,通过数字技术优化用户供需匹配情况,并聚合海量负荷,参与市场交易形成虚拟电厂模式。比如,在客户能量富余时参与电力市场售电交易,电网需要削峰填谷时则主动降低负荷、参与需求响应,以获取现货交易、辅助服务等收益。

  行业人士认为,随着电力市场化进程推进,,其中大模型与专家系统融合、核心数据资产建设以及多能融合系统优化或是关键。“能源行业数据以私域为主,公域支持非常有限,如何构建体系化的综合能源数据库,通过数据治理和标注形成竞争壁垒,是城燃企业智能竞争的护城河。”程路说。

  另外,综合能源发展仍面临政策与行业壁垒。刘沅昆指出,电、热、水、气等能源子系统归属不同部门管理,项目需多头批报,协调成本高。例如园区综合能源站建设往往需要分别申请供电、供气、供热牌照,项目落地周期长达2-3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文章
共有人强势围观,期待你的评论!评论区
小提示: 本站的评论不需要审核,即发即显,有什么话你就尽管说吧,但不要过激哦,以免遭跨省处理!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