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科技 >

专访淡马锡吴亦兵:继续重仓中国,看好新兴消费和AI应用前景

标签: 日期:2025-07-16 21:29来源:未知作者:admin
控股等举例说,中国资本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高增长无红利企业正在成长为高红利企业,加上IPO和并购市场越来越成熟,淡马锡在中国投资的最大主题依然是科技创新。 谈及今年3月成

  控股等举例说,中国资本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高增长无红利企业正在成长为高红利企业,加上IPO和并购市场越来越成熟,淡马锡在中国投资的最大主题依然是科技创新。

  谈及今年3月成立、6月完成备案的淡明私募,沈晔表示,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淡明资本自2021年成立以来,已经成为淡马锡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中国市场投资机会的重要平台,但过去主要是外资通过QFLP的方式落地。淡明私募作为淡明资本在中国的延伸,未来可以通过直接吸引潜在的人民币LP对中国优质资产进行投资。

  “我们对国内创新非常有信心。淡明私募第一支基金将聚焦于生命科学的早期。”沈晔说。

  过去一财年中,淡马锡通过包括直接投资在内的多种方式持续投资于全球的人工智能价值链。吴亦兵认为,AI是一个“慢变量”,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最大前景是to B应用。

  “首先从经济发展和估值层面,相较于美股股票已经不便宜而言,中国的股票估值刚刚修复到长期均值水平,淡马锡长期对中国有信心,中国市场是有吸引力的。AI是个长期变量。回到AI基本面,to C的应用只是AI在‘小学水平’的应用,to B才是长期最大的市场,这也是美股大涨背后的逻辑。AI可以提升所有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他说。

  今年以来,DeepSeek高光时刻带动了资本对中国科技公司的价值重估。吴亦兵认为,中国在AI应用上的广泛性和领先程度在过去明显被低估,国际国内投资者已开始意识到这一点。

  “在算力、模型、应用这三个层面,中国在算力层面尤其芯片领域存在短板,但在电网方面的领先程度被大大低估,”吴亦兵说,相比过去P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是从落后到追赶,如今中国在AI领域相比其他国家的差距正逐渐缩小,“AI今天被偶像化了,它其实就是下一代的IT基础设施,AI在中国应用的未来,其实就是下一代科技在中国产业中的渗透,产业链的完整性对AI来说就是‘梦想’。”

  “现在淡马锡投资的所有企业基本都在做AI应用,”沈晔也表示,AI垂直领域的应用需要大量数据和专业人才,中国在这两方面都有明显优势,“所以,中国在AI应用方面有可能提速。”

  中国市场更加成熟还表现在消费领域。吴亦兵认为,居民持续增加的储蓄说明,中国消费不足的根源在于消费意愿而非消费能力,且有着明显的结构特点。

  “过去两年,中国出台的一揽子政策非常正面,其实是被资本市场低估的。一方面,这些政策组合不是短期的而是系统性的;另一方面,这些政策的力度非常大。”吴亦兵认为,考虑到财富效应,稳楼市、稳股市对提振信心、扩大内需很关键。

  他进一步表示,从需求端看,可选消费、服务型消费逐步成为提振消费的主力军;从供给端看,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品牌崛起,且从提供生活价值为主转向提供情绪价值,这都是中国消费市场成熟的表现。

  “中国在消费领域有两个令人鼓舞的信号,一个是本土品牌的崛起,比如泡泡玛特、蜜雪冰城、瑞幸咖啡、小米汽车等,性价比和IP价值都对海外品牌有了较强的替代性;另一个是连锁消费的迅猛势头,比如瑞幸咖啡、成功本土化的百胜中国等。”吴亦兵说。

  沈晔也表示,中国的新锐消费品牌顺应了中国消费者乃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这是淡马锡继续看好的方向。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构成以服务型消费为主,中国过去实物消费比例比较高,未来服务型消费还有很大的空间。服务型消费的一大特点是乘数效应非常高,目前中国从中央到地方促消费的政策很全面,我们认为下半年的复苏势头应该会不错。”但吴亦兵也强调,消费信心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政策持续实施的效果需要时间显现。

  展望中国经济下半年表现和面临的主要挑战,吴亦兵称将持续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升。“对于中国经济稳增长,房地产出清依然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好的趋势。”他表示,房地产价格长期过高确实会对经济发展有负面效应,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风险释放速度很快。对于整体经济,未来基本面表现仍然需要开放的竞争市场,企业发挥优势,自我“新陈代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文章
共有人强势围观,期待你的评论!评论区
小提示: 本站的评论不需要审核,即发即显,有什么话你就尽管说吧,但不要过激哦,以免遭跨省处理!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