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科技 >

埃菲尔铁塔热到弯曲,美国有机场跑道热裂!北半球提前进入“炙烤模式”

标签: 日期:2025-07-11 00:56来源:未知作者:admin
2025.07. 字数:2513,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潘寅茹 当地时间7月1日,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在日出中。 对于北半球而言,今夏的炙烤模式来得比预期早。 在刚刚过去的6月,法国首都巴黎达

  2025.07.

  
 

  字数:2513,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潘寅茹
 

   当地时间7月1日,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在日出中。

  对于北半球而言,今夏的“炙烤模式”来得比预期早。

  在刚刚过去的6月,法国首都巴黎达到42.3摄氏度的高温,突破1947年纪录;巴黎地标建筑埃菲尔铁塔因热胀冷缩向西倾斜20厘米。在南欧,西班牙、葡萄牙的气温一度超43摄氏度。在北美,美国凤凰城机场跑道热裂……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6月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平均地表气温为16.46摄氏度,比1991~2020年的6月平均气温均值高出0.47摄氏度。其中,欧洲大陆在6月中下旬至7月初,经历了两次显著的热浪。

  世界气象组织预警,2025~2029年这五年间,有80%的概率出现最暖年份,全球升温超1850~1900年工业化前水平1.5摄氏度的概率达86%,“这对全球气候变化将产生深远影响”。

  虽然北半球刚刚进入7月,但多地已感受到滚滚热浪。以欧洲为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显示,欧洲极端高温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持续增加。到2050年,约半数欧洲人口可能在夏季面临高热或极高热应激风险,其中南欧地区尤为严重,东欧、西欧和中欧地区的风险水平也将显著攀升。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第六区域协会区域气候中心网络数据,自1950年以来,欧洲三分之二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出现在2000年之后。

  欧洲大部分地区在过去多年不仅日间的高温天数增多,“热带夜”的数量也同步增加。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表示,6月,地中海沿岸地区出现了10~15个“热带夜”,而这些地区在6月份通常不会出现“热带夜”现象。所谓“热带夜”,即夜间平均气温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上。“热带夜”频繁出现,使得人们难以从白天的高温中恢复,增加了与高温相关的健康风险。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此次北半球遭遇的热浪与持续的高压系统“热穹顶”有关。所谓“热穹顶”是指,暖空气被困于地表附近,造成持续炎热、晴朗且干燥的天气。

  近年来越来越显著的全球变暖趋势进一步放大了“热穹顶”效应。世界气象组织今年3月发布的世界气象组织对全球六大区域的监测显示,1991年以来,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地区表面平均温度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其变暖速度明显超过同期全球平均水平,较上一个30年,每10年分别增加0.40、0.28和0.23摄氏度。

  气候系统变暖的持续,使得全球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的趋势近些年来显著加速。众所周知,海洋表面温度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变量,能够影响较大范围的天气与气候。根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数据,2024年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比2023年升高0.07摄氏度。同时,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数据一致表明,2024年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也达到历史新高。

  与高温对应的是极寒。目前,正值冬季的南半球,阿根廷、智利、巴拉圭等国家在6月刚经历了破纪录的寒潮。对于日渐频繁的异常气候,世界气象组织认为,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等气候系统内部自然因素相结合的共同作用,正在成为搅动全球格局的“推手”。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监测显示,全球变暖下,发生在赤道中东太平洋3~7年周期的冷暖振荡现象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显著增强。比如,在ENSO暖事件时,拉丁美洲和我国长江流域易出现洪涝灾害,而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易遭受干旱。

  以热浪为代表的极端天气不仅改变全球地貌环境,同时会导致干旱和野火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从而对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7月3日,由根据安联集团旗下研究机构Allianz Research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一天极端高温造成的影响相当于停工半天,“热浪将导致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0.6个百分点”。

  世界气象组织呼吁,为应对全球气候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比如,需要加强全球早期预警体系建设。目前全球仅有50%的国家具备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同时,各国之间技术和资金合作的加强不容忽视,急需共同投资利于建设覆盖全球的“早期预警系统”。国际社会共享气象、海洋和极端天气数据,也利于发展中国家提高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此外,气候领域的投资与金融领域合作同样必不可少。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国际金融机构、气候基金要增加对气候变化应对的融资支持,鼓励发达国家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转让承诺,提升气候金融的透明度和可获得性,使资金真正用于最脆弱群体。

   苏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文章
共有人强势围观,期待你的评论!评论区
小提示: 本站的评论不需要审核,即发即显,有什么话你就尽管说吧,但不要过激哦,以免遭跨省处理!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