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顾了一下今年我对创新药板块的跟踪研究,发现我早在4个月前就已经上车港股创新药,甚至还在2个月前说创新药可能是今年新主线。
结果,虽然上车早,却因为过于谨慎的波段操作,最终“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在主升浪前卖飞了......
我的心态在这段时间也产生了变化:先是不理解,然后接受,现在终于冷静下来多做功课,提高认知。
今天主要就给大家分享2个点:
1、为什么都说本轮“创新药”行情可能持续3年
2、分享一个近期挖掘到的小众但更纯的指数“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
为什么本轮创新药行情,可能持续3年
最近在做创新药功课时,看到一个数字高频出现:3年。
先是看到基金大博主“林奇”发文说他认为这轮创新药行情的持续时间大概2-3年。
然后我在看研报时,看到东吴证券本月发表了一份
为什么创新药板块恰好在2025年爆发?
标志性事件是“荣昌生物”将一款ADC产品授权给美国一家专注癌症治疗药物开发的公司Seagen,达成潜在高达26亿美元的合作,这是国产创新药首次以天价BD方式真正出海。随后,国产创新药BD模式越发成熟,2023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事件多达58起,
出海数超过引进数。也就是说,2021年后,国产创新药的“海外BD模式”才真正迎来爆发式发展。
但是,2021年-2023年,只能算是“耕耘期”。
因为,从“确认合作”到最后“资金到账”,往往要经历3年甚至更长时间。
这里需要给大家再介绍一下创新药BD出海流程。
l首先,我国创新药企需要在某些领域率先做出研发成果
l然后,海外药企看重该成果的潜在价值,签约合作
l接着,国内药企将该成果在海外的开发和商业化授权给该跨国药企,双方在已有的研发成果基础上,会进一步推进临床开发。
l最后,在海外开发出成品药后,在海外生产制造和销售。
大概就是这个流程,其中涉及3笔款项。
虽然一般在签约后就会支付,但是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中国会计准则,首付款通常被视为递延收入,需在满足相关履约义务后,按照履约进度逐步确认收入。②
在项目达到特定阶段时支付的款项。③
从中国创新药企业与跨国制药公司签订BD协议到最终实现商业化销售,整个过程通常需要
,。因此,创新药行情在2025年爆发,核心驱动力正是前两年海外授权带来的收入,终于在财报中尘埃落定,引爆了这场“业绩兑现”行情。
据澎湃新闻
尤其是5月20日,“三生制药”将PD-1/VEGF双抗药物SSGJ-707海外权益以60.5亿美元授予辉瑞,刷新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纪录!
根据协议,辉瑞将支付12.5亿美元的首付款,并根据开发、监管和销售等里程碑的达成,最多支付48亿美元的里程碑款项。
可见,签约只是最初催化,首付款也只占总金额的小部分,大头收入还在后头。
这还只是“静态”思路。
从更乐观和更具“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别忘了,随着AI技术飞速发展,“AI+创新药”的逻辑还在进行中。
AI赋能创新药研发后,会大幅缩减新药研发时间,加速我国研发出更多全球领先的创新药。
在今年2月时,我写了一篇
随着近期港股创新药大爆发,我还知道有2个纯度更高的指数: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
1、唯一看重“研发开支”的指数。
在一众港股创新药相关指数中,只有“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在编制规则中明确写到“年度研究发展开支同比增长排名位列最低5%的公司会被剔除”。剔除研发投入低的药企,保证了入选样本的研发投入及科技含量,更聚焦于真正的创新药研发核心企业。
2、前10大重仓股占比最高。
为什么我非常看重这一点?
因为创新药企研发新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人才,尤其随着AI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创新药企的竞争也要拓展到科技军备赛,以提高创新药研发成功率和缩减时间成本。
万一新药研发失败了,还得承受得住这样的损失。
不过,我在网上搜了一圈,介绍“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这个指数本身的资料都很少,更别提跟踪的指数基金了。唯一一只被我发现的是一只新发基金港股通创新药ETF。
最后再补充2个非常重要的点!
截至6月12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PE估值33.94倍,位于历史17.75%分位。
今年2月的时候该指数的PE是还是67倍,现在股价涨了这么多,PE反而跌到33倍。
PE=P/E,说明股价P上涨的同时,药企营收E涨得更快,可以不断消化估值!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现在还会继续买创新药的重要原因,毕竟,现在连估值都还没有修复到合理区间,更别说还有牛市后期的“戴维斯双击”行情。
中证新能源指数从2020年初到2021年末,2年时间,期间最大涨幅超260%!
反观“创新药”行情,在今年才算是真是开启——根据恒生指数官网数据,截至5月末,
如果拿新能源行情做对比,港股创新药今年的涨幅或许还真是才刚开始。
今天写这些主要是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get的知识点:终于搞懂为什么创新药今年才爆发,以及分享一只小众港股创新药指数。
最后,千万不要上头。近期港股创新药涨得太急,不排除会有震荡回调。而且,听说不少被医药套了3年的朋友,最近都快熬回本了。
对于5月卖飞港股创新药的我来说,我准备趁回调慢慢上车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的港股通创新药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