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交易台的信息显示,对于现金交易台而言,中国A股在18日是被净买入最多的市场,买入倾向超过2倍。当日,A股的总体资金流入几乎为近四周日均值的6倍。上周,全球对冲基金就快速买入中国资产,8月以来中国市场是其在全球净买入最多的市场。
股市有多火热,债市就有多紧绷。上述券商资管交易员对称,18日的交易压力到达顶点,甚至超过了8月初国债等利息收入恢复征税消息公布的那一天。
“在没有突发消息的背景下,单日债券收益率跌了5BP,令人难以想象。”他称,“对于债券从业者来说,当前最大的压力在于,似乎多数散户都相信A股要迈向4000点,且散户相当部分尚未正式入场。”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对称,中国居民自2020年以来已累积了超过7.2万亿元的超额储蓄。从宏观角度来看,可以观察到近期M1与M2剪刀差正在逐步收窄,显示整体资金的流动性增强。从跨资产的视角来看,股债“跷跷板”使得国债到期收益率近期有所上升,部分债券基金产品的净值出现回撤。
高盛则认为,上周末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略显鹰派,这可能也加剧了国债抛售。受到关注的包括——表述由“引导银行增强信贷支持”改为“夯实”信贷支持;在专栏中,央行强调信贷结构正从地产/基建向五大新兴领域转移,并取得积极进展,显示央行对近期贷款数据走弱并不担忧;报告新增“防止资金空转”表述,可能引发市场对资金面的担忧。
不过,机构认为,上述“防止资金空转”表态并非针对债市,而是指低效的票据融资。同时,机构也不认为央行意在收紧流动性,报告仍称流动性“充裕”。然而,多位债券交易员对表示,由于股市“抽水”,近期债市资金面仍然偏紧。
短期来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债市仍将面临股市带来的分流效应。
近期,A股市场的本地参与度持续上升,融资余额已达2015年以来新高。这推动了债券基金赎回、资金向股市轮动。不同于2015年的一点在于,当前的存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极低水平,这也使得投资者转投A股的机会成本更低。
有观点认为,2015年时,理财还是资金池模式,股票配资等堪比非标,回报高且稳定,吸引了大量追求稳定回报的资金,而债券是其基础配置,从而导致债券需求强。如今,理财只能直接配股票,净值波动会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几年,由于缺乏高回报资产,投资者大量涌入30年期国债寻求收益,不少是投机性资金。但近期股市强劲,这些跨资产投资者转而卖出30年期国债、增持股票。在投行看来,当前10~30年期国债利差相较历史依然偏平,显示仍有进一步平仓的空间。
高盛甚至预计,3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升至2.2%~2.3%,与去年11~12月的水平相当,即在央行货币政策正式转向“适度宽松”之前的水平。若抛售过快突破这一水平,央行可能通过流动性投放来稳定情绪,以避免债基大幅亏损冲击散户。
“很难想象30年期国债收益率如果线%会怎么样。”另一外资行债券交易员对称,“感觉2.3%很遥远,但实际也并不远了,银行等机构的久期都很长,如果债市真的继续调整,可能会面临更大压力。”
瑞银认为,A股可能会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包括居民理财、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等。孟磊对表示,近期公募与私募的新发均明显高于去年的平均水平。今年偏股公募基金整体录得17%的回报,持平于万得全A指数,但显著高于沪深300的8%,扭转了过去三年跑输指数的疲软表现。从历史上看,新发公募基金规模通常滞后于股市表现。换言之,随着股市及基金表现回暖,公募基金的新发规模有望逐步提升,从而形成正向循环。
同时,今年以险资为代表的长线资金也在积极入市,下半年或持续。瑞银的估算显示,最近短短一周内,险资已经连续出现两起举牌行动。至8月11日,中国平安与其旗下资产管理公司平安资管,合计买入1.4亿股中国太保不会有利率调整,未来还需要关注美联储降息的节奏。
王强松对表示,短期股市牛市气氛难改。在债券投资应对方面,对于长债交易来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7%以上可逢调整左侧参与交易。存单投资方面,因为资金宽松,存单与资金利差尚可,机构行为趋于谨慎,总体也利多短久期、高流动性债券资产,且1.6%以上的存单高于同期限存款利率,仍有不错的投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