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31日说,鉴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美国准备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但他同时表示,不确定这些制裁能否动摇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想法。
前美国驻乌克兰大使威廉·泰勒表示:特朗普逐渐会认识到,想让充满严重分歧的双方达成协议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花费时间,“一天”结束冲突的说法是随意的,“一百天”也不是严肃的说法。
8月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呼吁,当前乌克兰危机正处于关键阶段,各方应相向而行,为实现危机政治解决凝聚更多共识,作出更大努力。
“在过去的7天时间里,安理会已经三次讨论乌克兰问题。我们花费时间精力,在安理会反复开会的同时,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去进行调节,推动和谈。”耿爽表示,“自俄乌冲突爆发的第一天起,中方就积极倡导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呼吁冲突当事方尽快停火止战、开启谈判、恢复和平。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危机的早日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在“改口”最后期限的同时,特朗普也同样对俄罗斯发出制裁威胁,“我们将实施制裁。我不知道制裁对他有什么影响。他们对制裁不陌生。我比任何人都了解制裁、关税和其他一切。我不知道这能否产生任何影响。”针对特朗普威胁对俄实施新制裁,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7月30日表示,俄经济多年来已形成对制裁的“免疫力”。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美俄贸易已从2021年的350亿美元“断崖式”下降至2024年的35亿美元,骤减90%。就贸易结构来看,去年,美国从俄罗斯进口约32.7亿美元,以能源、金属为主;对俄出口仅5.26亿美元,集中于农产品和机械设备。
至于特朗普这次是否会在最后期限到来之际对俄“动真格”,韦进深并不以为然。他解释道:“一方面,特朗普一直在塑造俄乌冲突的‘终结者’的形象,上任之初便雄心勃勃表态称要‘24小时’解决俄乌冲突。当他见识了推动俄乌谈判达成协议的难度和复杂性后,便失去了推动和谈的耐心,甚至一度威胁退出斡旋,其立场的变化表现出特朗普缺乏成熟政治家应对复杂事态足够的耐心和政治技巧。”另一方面,在韦进深看来,为谈判划定时间线、搞极限施压是特朗普一贯的做法,这种做法不仅难以推动和谈进程,反而让俄乌双方容易对其失去信任,进而加剧俄乌冲突前景的不确定性。
“俄乌冲突的复杂性和双方立场和条件的对立冲突也表明,和谈将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他说道。
俄罗斯科学院安全问题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康斯坦丁·布洛欣也认为,特朗普所谓的“最后期限”往往是可以调整的,“他经常承诺在‘两周’内完成某件事,然后却没有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