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冰山生菜的价格高达约12 澳元,涨幅超过300%。快餐巨头肯德基在当地的餐厅不得不在汉堡里放入卷心菜以代替生菜。
研究还称,食品价格飙升的影响通过贸易从单一地区波及全球各地。例如,加纳和科特迪瓦生产了全球近60%的可可。受两国的持续干旱和高温影响,全球可可市场价格在2024年4月较上年上涨了约300%,这也导致英国的可可价格上涨三倍,巧克力价格也随之飙升。类似的效应也出现在2024年,越南和巴西因遭遇热浪和干旱而导致全球咖啡豆价格上升。
研究称,食品价格上涨将影响粮食安全,气候更炎热且通常更贫穷的国家物价上涨幅度更大。此外,食品价格飙升可能产生更广泛的经济影响,使经济体更难控制整体通胀。例如,上周,英国6月份通胀率意外上升至18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达3.6%。外界降低了对英国央行进一步降息的预期,部分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
报告还称,食品价格上涨还对选举结果有重大作用。“很明显,生活成本在去年美国大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科茨表示。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称,极端天气预计会持续下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遏制全球变暖将是降低食品价格通胀风险的关键。
可以看到,金融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正在越来越多地关注高温与通胀的关系。
例如,汇丰银行去年8月表示,与过去在其金融模型中使用的水库水位相比,追踪气温上升的趋势逐渐成为预测印度食品通胀的更好方法。经济学家表示,灌溉系统的改进减轻了降水变少的影响,但目前还没有保护农作物免受极端高温影响的解决方案。
欧洲央行本月初公布的调整措施表示,该机构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已将气候变化与“自然退化”影响纳入系统性考量。
欧洲央行执委会委员埃尔德森称,高温与通货膨胀、国内生产总值等关键经济指标之间的联系不容忽视。埃尔德森表示:“想想2022年那个异常炎热的夏天,食品价格通胀率上升了0.4到0.9个百分点”,并且“对德国国内生产总值造成了相当大的打击”。
“无论是制定新的政策工具,评估抵押品资质,还是未来调整资产购买策略,自然风险因素都将成为核心考量维度。”埃尔德森表示,忽视这类风险将导致监管机构无法完整评估银行体系的信贷风险,“这已经成为维护金融稳定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