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水利部副部长陈敏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就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江河保护治理涉及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必须综合施策、系统谋划、整体性推进。
今年,我国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特征明显。截至7月4日8时,累计已经有329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个别地方极端强降雨引发山洪、山体滑坡、城市内涝等灾害。
陈敏表示,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防汛抗旱带来严峻挑战,需要筑牢国家水安全屏障。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我国是变化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呈现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态势,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需要加快江河保护治理,构建现代化流域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牢牢把握应对极端天气挑战的主动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安全运行。
“我国的国情水情,决定了需要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工作。我国的基本水情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需要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以流域为单元,国家水网建设是江河保护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围绕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完善,一批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加快推进。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在发布会上介绍,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骨干输排水通道,另一方面是重大调蓄结点。在骨干输排水通道方面,2022年以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引江济淮一期、引汉济渭等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通水,新增年调水量124.8亿立方米。在重大调蓄结点方面,西江大藤峡、新疆大石门等24座大型水库建成运用,新增供水能力34.6亿立方米,新增防洪库容26.6亿立方米。
张祥伟表示,下阶段,水利部将锚定“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目标,加快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特别是像四川引大济岷、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一期等联网补网的重大水利工程。推进各层级水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安全韧性现代水网,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
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负责人关锡璠也在发布会上提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了水利领域中央投资支持政策,明确了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各自支持领域。中央投资支持比例平均提高约20个百分点,支持范围扩展到新建中型灌区、中型引调水等工程类型,并将中型工程的中央投资支持比例提高到大型工程的同等水平。截至6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将水利领域年度中央投资全部下达完毕。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继续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项目前期工作,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深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早下达中央投资,保障年度建设需求,推动工程顺利建设。加强建设质量管理,建设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强化工程运行管护,及时开展维修养护,促进长期稳定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