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集成亏掉43亿,为何估值却达到1200亿?据了解,资料显示,中芯集成成立于2018年3月,前身中芯有限由越城基金、中芯控股和盛洋电器共同出资设立,设立时注册资本为58.8亿元。具体详情请看正文。 距离中芯国际(40.830,0.15,0.37%)30天完成全程审核、奇袭科创板仅过去两年多,中芯国际参股的另一家晶圆代工厂又向科创板发起了冲击。 11月25日,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芯集成”)即将迎来审议,这距离其IPO申请被受理过去了5个月。 IPO日报注意到,中芯集成三年半累计亏损近43亿元,但卖房半年就收入4.6亿元。另外,公司此次募资125亿元,发行估值高达500亿元以上,盈利还需三年多,一年后却面临危机重重。 亏掉43亿元 资料显示,中芯集成成立于2018年3月,前身中芯有限由越城基金、中芯控股和盛洋电器共同出资设立,设立时注册资本为58.8亿元。 公司主要从事MEMS和功率器件等领域的晶圆代工及封装测试业务。公司的工艺涵盖超高压、车载、先进工业控制和消费类功率器件及模组,以及车载、工业、消费类传感器,应用领域覆盖智能电网、 根据ChipInsights发布的《2021年全球专属晶圆代工排行榜》,中芯集成的营业收入排名全球第十五,中国大陆第五。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0年中国MEMS制造白皮书》,中芯集成在营收能力、品牌知名度、制造能力、产品能力四个维度的综合能力在中国大陆MEMS代工厂中排名第一。 晶圆代工是中芯集成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报告期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11%、86.07%、92.09%及91.66%。 不过,这家中国大陆排名第一的MEMS代工厂尚未实现盈利。 2019年-2021年及2022年1-6月(下称“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7.39亿元、20.24亿元、20.3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持续为负,分别约为-7.9亿元、-14.34亿元、-13.95亿元及-6.71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42.9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未分配利润为-156792.71万元。 不难看出,中芯集成虽然营收增长明显,但扣非净利润仍未扭亏。根据公司的测算,预计公司一期晶圆制造项目(含封装测试产线)整体在2023年10月首次实现盈亏平衡,预计公司二期晶圆制造项目于2025年10月首次实现盈亏平衡,在公司不进行其他资本性投入增加生产线的前提下,则预计公司2026年可实现盈利。 对于亏损,中芯集成表示亏损主要系报告期内,由于公司生产线建设及扩产过程中无法及时形成规模效应,在短期内面临较高的折旧压力,公司产品结构尚待优化、成本尚需进一步管控,且研发投入不断增大。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通过整体变更,公司消除了股改基准日母公司账面的累计未弥补亏损-259667.15万元。改制前,截至2021年4月30日,公司合并口径未分配利润为-259716.37万元,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259667.15万元。 发行估值或超1000亿元? 此次IPO,中芯集成拟初始发行的股票数量不超过1692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25%且不低于10%;募资125亿元,用于MEMS和功率器件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生产基地技术改造项目、二期晶圆制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43.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简单估算,中芯集成的发行估值高达500亿元,甚至可能达到1250亿元。 2018年,公司设立时注册资本为58.8亿元。 2020年9月,越城基金将其持有的中芯有限20.41%股权(对应认缴出资额120000万元,实缴出资0元)以0元的价格转让给宁波振芯等6名受让方,并约定转让后6名受让方履行出资义务,以1.08元/注册资本的价格进行实缴。以此计算,公司的估值约为63.5亿元。 2020年12月,越城基金等股东再次转让股权时,公司的估值相当于124亿元左右。 由此来看,两年过去,中芯集成的估值或增长三倍以上。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第一大股东越城基金持股比例为22.7%,第二大股东中芯控股持股比例为19.57%,任一股东均无法控制股东大会的决议或对股东大会决议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公司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其中,越城基金是中芯科技持股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芯控股是中芯国际的全资子公司。另外,“国家队”深创投持有公司7200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42%。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国际不仅是中芯集成的大股东,还在各个方面向中芯集成提供了帮助。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共有董事9名,其中独立董事4名。另外5名非独立董事中,董事长丁国兴由中芯控股提名,主要任职履历来自绍兴市审计局、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绍兴银行等;董事兼总经理赵奇拥有27年半导体行业工作经验,曾在华虹NEC、中芯国际任职;董事汤天申曾在Intel、Penstar、华虹NEC、中芯国际任职;董事兼执行副总经理刘煊杰曾在华虹NEC、中芯国际任职。高管肖方、张霞、严飞亦均曾在中芯国际任职,公司核心技术人员4名全部有中芯国际任职经历。 报告期内,公司还向中芯国际上海、中芯国际深圳、中芯国际天津采购原材料和劳务,向中微公司(99.000,-1.45,-1.44%)和盛吉盛采购原材料和设备相关服务,向长电科技(24.700,-0.02,-0.08%)和中芯长电采购封测服务等。这些构成了主要的关联交易。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分别于2018年3月21日、2021年3月21日与中芯国际上海、中芯国际北京、中芯国际天津签署了《知识 但是一旦公司上市完成后,若与中芯国际存在竞争的公司及其他组织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中芯国际有权终止主协议。 另外,这一许可还在2024年后面临着竞争压力。 自2021年3月21日起三年内,中芯国际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控股子公司及其他实际控制的子公司不使用上述573项专利及31项非专利技术知识产权开展微机电及功率器件业务。2024年3月20日后,中芯国际将不再对限制竞争期限进行续期,届时存在与公司从事相同/相似业务的可能。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76项、实用新型专利55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 23%收入来自卖房 报告期内,中芯集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2019年为负数,但自2020年以来实现了现金的净流入,并从4688.15万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57797.07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7543.63万元、7129.62万元、31619.89万元及21424.94万元,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金额分别为0、73066.36万元、48446.38万元及26982.33万元,占比均较高。IPO日报计算可知,仅政府补助金额累计就高达6.77亿元。 事实上,政府不仅给予中芯集成补助,还出让了两块地,因此,中芯集成可以“卖房赚钱”。 绍兴市政府于2019年、2021年向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芯置业、中芯置业二期出让2块集成电路制造产业人才配套用地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用于开发建设员工配套用房。 其中,中芯置业业以2.04亿元竞得越城区GBP-04A-03号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这块地要求:销售平均价格不高于700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住宅销售后,在取得不动产权证之日起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销售对象仅限于在绍兴市越城区工作的集成电路制造产业人才,且每人限购一套等。 中芯置业二期以2.67亿元竞得滨海[2021]J2(kjs-03-06)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这块地要求:销售平均价格不高于1300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该批住宅销售后,在取得不动产权证之日起8年内不得上市交易;销售对象仅限于在绍兴市越城区或滨海新区内省重大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产业项目(企业)工作的高端人才,每人(户)限购一套等。 此后,中芯集成一期配套用房含住宅(仅向员工销售)、1栋整体产权住宅(仅向员工租赁)、商业建筑(公司自持);二期配套用房含住宅(仅向员工销售)、商业建筑(公司自持)。 中芯集成一期配套用房的住宅分两阶段进行销售:一阶段住宅已建设完成,主要集中在2022年上半年销售,少量剩余部分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销售,二阶段住宅尚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23年建设完成并销售完毕;二期配套用房的住宅尚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23年建设完成并于2023年-2024年销售。2024年上述两期配套用房住宅预计将全部销售完毕。 从结果来看,公司2022年1-6月房地产销售收入为4.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3%。此外,公司预计2022年-2024年房地产销售收入将分别为5.7亿元、6.5亿元及1.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将分别为12%-13%、8%-9%及1%-2%。 也就是说,竞标花费4.71亿元的两块地,再加上一些建筑成本,后续将为公司带来18.1亿元以上的收入,还将持续为公司收入做出贡献。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正在执行的股权激励包括员工持股计划以及期权激励计划。根据股份支付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司在2020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539.16万元、4316.71万元及2774.18万元。按上述股权激励目前的执行情况测算,公司将在2022-2026年度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5385.48万元、3087.67万元、2141.11万元、1920.79万元及48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