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如何激活农村文化“精神末梢”,弘扬农村德风“精神内涵”,提升农村百姓的“幸福指数”,淮河镇以“三贴近”原则走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径。
坚持“贴近实际”,激活文化“精神末梢”。为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淮河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对镇12个村、2个社区原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合理规划集民政、计生、村建等于一体的便民大厅,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让群众“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实施“服务下楼”行动,将农家书屋、棋牌健身、妇儿之家等群众需求较多的功能室重新改造布局在一楼,做到服务面积最大化、办公面积最优化;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幸福淮安·文化四季歌”等品牌文化活动,激发出基层文化活力,使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与受益者,既为村民带来精神的富足,也为激活基层群众性文化“精神末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坚持“贴近生活”,弘扬德风“精神内涵”。为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淮河镇聚焦日常生活引导,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淮河好人”评选,“邻里守望·九九好邻居”“移风易俗主题宣讲”等活动,突出德风文化建设,通过弘扬凡人善举、放大典型效应,用身边道德模范的实际行动讲述着一个个“最美故事”,向百姓传递“精神内涵”。近年来,淮河镇评选出文明家庭5360余户,推出中国好人2人,江苏省道德模范1人、新时代淮安好人8人,通过道德讲堂、典型事迹报告会、善行义举榜等方式,广泛宣传群众身边典型、先进事迹,让先进典型具体化、形象化,扩大典型示范效应,使学习好人、争做好人的氛围日益浓厚,群众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坚持“贴近群众”,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利民惠民上,让群众真切体会到成效和变化,才能有效提高“幸福指数”。近年来。淮河镇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出发点,创新开展“点亮多彩致富路”“干群下午茶”“党建+”等主题活动,先后解决农耕、水产品养殖问题37项,推进落实各类民生实事48项,召开党群议事会34次,讨论通过村治理专题事项50件,真正做到群策群力“听民声,解民忧”,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