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赢“抗疫保卫战”,强力保供必不可少。“保供”不只是给市民提供生活物资支持,还需要提供精神层面的抚慰。
随着成都疫情防控升级,四川大剧院也在“8.25”后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关闭大小剧场、铺面,同时进行退票工作。
“作为文化的一环,我们决定以‘艺’战疫,坚定按下战疫键。公司除值守人员外都进行居家办公,不过,我们居家不休息、静默不断供。”刘传认为,精神保供对稳固一座城市的信心极其重要,“病毒要隔开,但观众要拉近。用演艺作品的正能量振奋人心,鼓舞大家在疫情面前不放弃、不气馁。”
通过文化供给,四川大剧院让观众足不出户,就看到了等横跨音乐剧、川剧、话剧等丰富题材的戏剧作品。
剧照
“我们一共展演14部作品。其中,70%拿过国家大奖、获得过艺术基金资助或参加过全国展演。”谈及在抗击疫情特殊时期,如何为观众选择云端剧场的剧目时,刘传表示,除了上述考量外,还专门选择了几部地域性作品——川剧。
与舞台零距离,让艺术不设限的“云端演出”均为公益性质,也让刘传收获了惊喜。“将各个端口的关注度汇总,大概有一千多万人次观看。其中,我们在四川大剧院平台从9月5日到9月13日累计近14万人观看,点赞近150万。这相当于省级剧场一年的观众人次。”
“在云端剧场,我们汇聚人心、汇聚力量,通过艺术的形式舒缓大众情绪,陪伴着大家走完抗疫‘最后一公里’。”刘传说,“云端”展演活动也为抗疫贡献了力量。
发挥文化地标引领作用,“将云演艺打造成四川名片”
从开创云端抗疫,再到此次多达14部作品的大型线上演播,刘传对于云演艺,和如何打造好云剧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需要专业化团队,从前期策划到剧目选择,再到运营推广,都有专业化水平的人员,才有望做出爆款;其次,选择的作品一定是制作精良的,方能吸引观众真心点赞。”刘传以为例道,该剧吸引观众2万多人次,点赞数接近50万。“再者,传播矩阵化以及技术设备也至关重要。”
演出对拉动文化消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具有重要作用,而成都也是全国演艺消费市场的一方重地。显示,成都多项数据领跑全国,在城市演出场次、票房收入综合排序中位列第一。
“四川大剧院作为省级文化地标,担负了文化传播与引领使命。我们希望用最好的艺术,培养最好的观众,让艺术成为成都人生活的一部分,大量观众可以走进剧场”,刘传向
刘传特地向
“但未来可期。”刘传认为,成都在人口基数和新业态开发方面具备优势,对沉浸式演出、剧本杀等新空间的探索极具潜力。“我们成功运营出等众多‘云端’作品,相信未来也能将云演艺打造成四川的一张名片。”
对于未来如何扩大演艺市场,刘传表示:“本地企业培育好市场不容易,现在外地企业正在将其分割,剧场管理方应该握住整个演出系统。分割成都演艺市场,无异于杀鸡取卵,只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既开放又有门槛,既公平又能主导,才能让市场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