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宏观 >

世上最美的风景,都不及回家的路……

标签: 日期:2023-01-20 10:16来源:未知作者:admin
发布时,老孙已经回到了内蒙古。作为一个乐天派,他显然也不想把工作上的烦恼带回家,相比于2022年餐饮人的不容易,他更多想和家人分享来年的计划。 林欣告诉 对于新年愿望,林欣说,服装销售都是靠提成,疫情影响了收入,没存到钱。尽管去年12月以来销售情

  发布时,老孙已经回到了内蒙古。作为一个乐天派,他显然也不想把工作上的烦恼带回家,相比于2022年餐饮人的不容易,他更多想和家人分享来年的计划。

  林欣告诉

  对于新年愿望,林欣说,服装销售都是靠提成,“疫情影响了收入,没存到钱”。尽管去年12月以来销售情况有所好转,但由于感染和临近放假的原因,商场客流量并没有完全恢复。在接下来的兔年,她也期待能够扬眉吐气一番。

  这不,春节假期还没开始,她已在筹划年后开工的事。“其实也没有放很久的假,计划好了,初五就回深圳。”

  家人的包容与支持,是成长的幸福

  和林欣一样,小姚也有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98后”的他刚辞职,早早便从工作地杭州回到了故土——湖北黄冈下辖的一个小县城。

  2021年临近春节时,杭州部分片区遭遇疫情,小姚无奈选择原地过年。在随后的两年里,刚毕业不久的他辗转于工作,始终未能回家。

  小姚热爱服装设计,之前在武汉一所大学学习服装设计专业。2020年6月毕业时,小姚感觉当地的服装设计市场尚不景气,便将目光投向了机遇更多的杭州。

  这多少有些“离经叛道”。小县城的年轻人没有太多选择,毕业、考公、结婚的“三部曲”,小姚只完成了第一步,后面并没有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经历过疫情的湖北人民,更加珍惜亲人相处的时光,但即使家人百般劝阻,小姚依然离开了武汉,这一走就是两年。

  没有回家的这两年,小姚在杭州四家公司待过。“很辛苦的,刚开始工资只有三四千元。”他刚来到杭州的那段时间,除去生活开支,工资所剩无几。

  “我很喜欢服装,不是因为我崇尚奢靡或者想要追求与众不同,而是接触服装的过程让我慢慢思考自己的身份,思考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小姚喜欢看贾樟柯的电影,并把里沈红寻找外出打工多年未归的丈夫,映射在自己身上——从相对安逸的环境走出来,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追随梦想。这部电影里的别离、启程、漂泊,让他产生共鸣。

  回到小县城,小姚的观念和周围的人有些不同 。这种冲突和对立,往往是游子对家乡难以割舍又难以融入的原因之一。

  不过,没回家的两年,小姚发现,家乡变化也很大,出现了许多甜品店、咖啡店。他所认识的一位店主正是从大城市回家,所经营的咖啡店生意也在慢慢变好。小姚认为,年轻人回到家乡后,对内心所热爱的东西也会有所保留。

  小姚是重组家庭,父亲今年快50岁,家里有一个亲弟弟以及同父异母的弟弟。他的亲弟弟告诉他:“我觉得你喜欢的东西还有你的一些观念,你同龄的、选择留在家里的年轻人是理解不了的。所以我还是建议你留在外面。”

  小姚认为,弟弟是尊重他的,想让他感到快乐。“他跟我说这个话,我还蛮感动的,因为我们以前其实没有太多的沟通。”

  小姚发现,两个弟弟成长了许多。弟弟考了驾照,虽然小姚也有驾照,但出门时总是弟弟开车带着他。小姚会有一种被家人照顾的幸福感。在杭州过着快节奏生活的他,回到家后感到非常松弛,“家就是一个让人觉得很舒服的地方”。

  小姚感觉父母老了许多,父亲在小城镇做园林景观工程,早上五六点起床工作,忙到晚上六七点,吃完饭坐一会儿,晚上九点便入睡了。而大城市生活节奏要往后延迟许多,小姚经常在深夜十二点之后还未入睡。父亲觉得,这样的作息不太好,经常担心他在外面过得不好。

  回到家后,小姚拉着爸爸一起看他喜欢的贾樟柯电影,电影里的许多镜头片段,他的家乡今天仍有。他很怀念这种熟悉的感觉,但爸爸在生物钟的作用下,看着看着便睡着了。

  家里人期待小姚可以留在家乡工作,他们希望孩子过得好,而并非赚很多钱。但是小姚还年轻,他想在梦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年后,他依然要回到杭州追随自己的服装梦想。“去年进步很大,2023年我会更努力,想让家人和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万家团圆时,将士未下鞍。当小姚与家人团聚、林欣踏上回家旅途时,有一部分人却选择坚守在工作岗位,成就他人的团圆。已经忘了多久没有春节假期的周望梅,向我们分享了她春节期间的“留守故事”。

  “您多久没有回家过年了?”周望梅听到这个问题时思考了几秒,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好几年没回老家过年了,她甚至不记得自己上次休假的具体时间。疫情这三年,春节的时候她要么在医院,要么在家里待命。2020年大年三十,她从家里带上行李出发,一直到五一才回家。而今年春节,她应该也要在医院迎战第二波重症高峰。

  周望梅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急诊突发状况多且紧急,还要值夜班,通宵达旦干活,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份苦差事。但周望梅不觉得。她在这里待了三十多年,多次婉拒过调离急诊的机会。她对急诊有一种情结:“当你看到能把危重病人从死亡边缘拖回来,这不是1000块、1万块能换回来的。”

  在很多人眼里,急诊是份苦差事,但周望梅不觉得

  “白衣披甲,寸心为民”,这就是很多医护人员的职业精神。穿上白大褂,他们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脱下白大褂,他们都是普通人,是女儿、妻子、母亲,周望梅也不例外。但是,在重症治疗压力最大的时候,她一直住在医院狭小的办公室里。家里老公和儿子“阳”了,她让他们照顾好自己;老家独自生活的老母亲“阳”了,她每天早晚看看,有天看到母亲状态不佳,赶紧打电话让老同学去家里把老母亲带到医院。

  周望梅觉得,能够如此坦然地工作与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有很大关系。当她询问“阳”了的老公需不需要她回家时,老公说“去忙吧,我们自己可以”。母亲也从来没有埋怨过她回家少、只忙工作,想她了就会过来广州看看。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广州第一波感染高峰已过,最近周望梅终于有机会休整一两天,但今年她还是没法回家过年。

  什么时候能在家过年?这个问题,急诊人很难回答。她说,每年春节都会有很多转运的病人送过来,今年情况更特殊,如果农村在春节进入感染高峰,急诊是第二波重症高峰的“前哨”。

  

  家庭顶梁柱的老孙、张越,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林欣、小姚,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周望梅……这些都是我们的

  经历三年疫情,普通人的愿望很简单——2023年回家过年。此时此刻,或许你还坚守岗位,又或许你正盯着软件抢票;或许你在回家的路上,又或许你已经吃上热腾腾的团圆饭。无论是何种情形,对于过年回家,对于兔年春节,对于可亲可爱的家人们,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大声说出来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文章
共有人强势围观,期待你的评论!评论区
小提示: 本站的评论不需要审核,即发即显,有什么话你就尽管说吧,但不要过激哦,以免遭跨省处理!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