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增超2万家跨境电商相关企业。预计,2022年跨境电商市场规模有望达15.7万亿元。
15.7万亿,市场很大,诱惑也大。“不用懂英文,一单净赚超40%”,“没有进货渠道、没有货源,也能做”,“‘保底’营业额一个月4万元”,正是这些极具诱惑力的“跨境电商”营销术语,让贵州的李云、河北的钟勇、内蒙古的于伟等全国各地数十人,在短短数日便落入新骗术的圈套,有些家庭甚至因此倾家荡产。
更让人唏嘘的是,这些商家连自己被谁骗了都不知道。
“这是新出现的情况。”海豚智库电商创始人李成东在接受
利用国内外信息差,诱惑商家进入的新骗术,让正在崛起的跨境电商蒙上了阴影。
一环套一环:半月被骗近75万元
2022年10月,开实体服装店的李云被跨境电商免费开店、无需货源等“噱头”吸引,以为遇到一个“珍贵”的创业机会。怎料,她掉入的是个巨大陷阱。
通过网上“老师”的指导,李云当天就在Lelong shop上开了一家店,并通过“有货网”采购、代发给海外买家。最初,李云很快便在Lelong shop上收到了回款。
“我查过Lelong,是1998年成立的,在国外很有名气。”据李云讲述,随后几天,订单越来越多,金额也越来越大,“后面我每一次的订单都有十多万元”。
并非没有过怀疑。在投入到4000元时,李云便打了相关权威部门的电话,但当时无法明确是否为诈骗,于是她也就没在意。之后,李云还以父母的名义又开了两家店。
从最初的免费开店,到几百元的货款,再到几万元、十几万元,随着订单越来越大,像是“滚雪球”一样,为了获得回款,李云砸入的钱也越来越多。而为了不让之前的钱打水漂,她又只能不断投入更多的钱。在无力支付采购新订单的货款后,李云的三家店铺均被网站冻结。“老师”告诉她,需要缴纳5万美元的保证金才能解封店铺。直到这时,李云才意识到自己落入了骗局,于是报警。
对李云而言,这70多万元不仅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还搭上了父母半辈子的积蓄。而李云的遭遇并非个例。
住在内蒙古的于伟告诉
体验无货源骗术:以小钱套大钱
“无货源开店”,“不收取任何保证金、学费及咨询费等”,打开上述卖家们提供的广告链接,
在
“扶持您开店是没有任何费用的。”对方一再向
杨亮介绍,货品图如何分类、logo怎么设计,都是“老师”帮他搞定的。最初,对方特别热情。“每天都会帮我关注店铺动态,手把手教我,还对我嘘寒问暖。”当店铺被“海外买家”下单后,“老师”教他到“有货网”买家想要的商品,然后将货款打给“有货网”提供的私人账号,“给我说对私不交税,我就信了”。
当“有货网”为他发货后,便可将订单号填回Lelong shop的店铺,视为该订单完成。“他们说等买家收货,我就能去店铺里提钱了。”杨亮说,按“老师”的说法,“每单都会有至少40%的净利润。但必须在买家下单24小时内完成发货,否则将被视为违规,冻结店铺。”
一开始都很顺利,但随着订单金额越来越大,杨亮投入货款越来越吃力,资金开始周转不开,他一度告诉“老师”不要推流,先不接订单,但订单仍然一个接一个。
短短一周之内,因未能按时发货,杨亮的店铺被封了两次。他东拼西凑缴纳了1000美元保证金后,“老师”还责怪他:“你连一两个知心朋友都没有吗?”
杨亮曾试图联系海外买家,协商取消订单,但发现对方为空号。当他质问“老师”并提出疑问,“客户下了10万的单子,我没钱进货,这单我不做了还不行吗?”却反被“老师”指责为“无良商家”,“没有区号你怎么打电话?自己准备多少资金,就提前说,是你不说……自己违反规定解决不了,就说被骗。”
至此,杨亮才幡然醒悟,自己是遇到了“杀猪盘”。于是,立即委托国内朋友报警。
公安局来回跑了好几趟,还不知被“谁”骗了
上述30余位卖家入驻的Lelong shop,究竟是不是马来西亚的Lelong?
“我哭着求我妈相信我,借钱给我做跨境电商,结果被骗近75万元。”在公安局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后,李云还是连自己被“谁”骗了都不知道。另一位卖家罗茜也向
Lelong shop背后公司信息无人知晓,数十位卖家也是将货款对私打给“有货网”的,且每次打款账号都不同。
中,几乎所有卖家均向
“‘老师’说我们入驻的网站是Lelong的子网站,专门针对中国卖家,公司在香港。”卖家李璐向
这也就导致,上述数十位卖家意识到“被骗”后,向律师咨询或向警方报案时,才突然发觉,连该“状告”谁都不知道。
一位电商行业资深人士向
披着跨境电商外衣,行网络诈骗之实
在“反向海淘”火爆之前,早有不少中国商家在亚马逊、虾皮等平台上“淘金”。相比这些大型平台开店的资金投入和流程,不法分子瞄准的正是商家想要简单尝试的心理。
“此次事件是披着跨境电商外衣,行网络诈骗之实。”一位跨境电商行业资深人士分析认为,由于Lelong shop、有货网站点在海外或造假,恐将导致我国的监管难以执行。
“利用海外服务器和虚拟IP地址实施非法活动,是近年来比较高发的一种情况,这无疑增加了受害人维权的难度和成本,也为警方的侦查工作增加了障碍和挑战。”北京安博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籽行在接受
陈籽行认为:“该事件已涉嫌刑事犯罪,但受骗卖家利用个人力量查明和确认Lenglong shop的主体身份和联系地址是比较困难的。”
“若平台将lenglong shop相关链接和平台作为广告推送,那么可能被认定为广告发布者。根据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陈籽行同时强调,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
在陈籽行看来,目前跨境电商受害者走民事司法途径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难以确定被告身份信息;二是司法文书送达难,多数跨境电商施害人不在境内;三是执行难、回款难,即便判决胜诉,也可能存在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
陈籽行介绍,目前受害者权利救济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卖家将共同收款人的信息提供给警方并报案,由警方侦查并追回款项;二是将收款人作为被告,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收款人返还款项。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跨境卖家是各大电商平台争抢的对象。
相关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跨境电商规模增长近10倍。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1.92万亿元。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B2B市场规模将达到13.9万亿元。
“跨境电商作为一条新的掘金赛道,其创造财富和发展的空间远超我们想象,但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成功者,业外人士主动或被动地听说这些成功故事后开始了解跨境电商,但未形成对跨境电商完整的认知体系和辨别能力。”成都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姚正毅在接受
“当跨境出海成为一个大市场的时候,也被骗子盯上了。”海豚智库电商创始人李成东向
卖家刘丽刷到跨境电商的短,萌生开店想法,投入数万元后颗粒无收;北京的田红花了近3万元找人代运营,对方收款后对其店铺被“冻结”置之不理……
任何行业都没有速成的赚钱渠道和法则,姚正毅建议,想涉足跨境电商行业的商家需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学习,避免陷入零货源、假店铺等圈套。
“去年,很多同行都消失了。”做跨境电商运营近3年的肖乐告诉
“中国企业现在需要走向全球市场。但真正的产业出海和品牌出海,需要企业建立自己的核心团队,不断探索,链接各方资源,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业知识体系。”姚正毅呼吁,为让跨境电商行业更加有序、高效发展,律师、学者等对跨境电商行业有研究的专业人士可以讨论形成一些规则机制,避免以跨境电商为幌子而出现的新型网络诈骗事件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