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玉环举行《玉环市重点人群“扩中”“提低”行动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
玉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彬介绍《玉环市重点人群“扩中”“提低”行动实施方案》相关内容;市发改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水局相关领导回答
为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扩中”“提低”行动方案》的部署要求,去年11月,玉环就开始研究起草《玉环市重点人群“扩中”“提低”行动实施方案》。
方案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总目标,聚焦“五共五富”路径,以缩小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实施“189”重点突破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加快推动“发展型”体系向“共富型”体系跃升转变,努力打造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建设先行样板,为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玉环担当”和“玉环经验”。
“1”即1个总目标:就是加快构建玉环市重点群体“扩中”“提低”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推动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聚焦这一目标,玉环还提出了量化目标,核心指标就是到2025年,玉环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50万元群体比例达到70%、20—60万元群体比例达到4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88。
“8”,就是推动“扩中”“提低”的八大实施路径。
在促就业方面,提出了健全就业促进机制、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营造公平就业环境等举措。
在激活力方面,提出了强化创新创业载体支撑、加快创新创业主体培育、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等举措。
在拓渠道方面,提出了强化就业优先增加劳动性收入、促进创新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有效盘活资产增加财产性收入等举措。
在优分配方面,提出了建立健全科学的工资制度、创新完善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的财税政策制度、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新型慈善体系等举措。
在强能力方面,提出了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增强职业教育适应能力、打造终身学习型社会等举措。
在重帮扶方面,提出了全面建立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等举措。
在减负担方面,提出了减轻生育养育负担、推动义务教育“双减”、 减轻居民住房负担、减轻群众就医负担、降低养老负担等举措。
在扬新风方面,提出了大力弘扬奋斗精神、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举措。
“9”,就是当前阶段重点关注的九类群体。
按照全面覆盖和精准施策相结合的原则,玉环在推动八大路径全面落地的基础上,瞄准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扩中”重点群体和收入水平低、发展能力弱的“提低”重点群体,提出了当前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九类群体,率先推出了一批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
九类群体包括:技术工人、高素质农民、进城农民工、科研人员、高校毕业生、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低收入农户、困难群体。
技术工人主要从工资制度、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培育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激励举措。
高素质农民主要从增收能力、增收渠道、增收潜力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激励举措。
进城农民工主要从吸纳就业能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激励举措。
科研人员主要从薪酬决定机制、成果转化长期激励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激励举措。
高校毕业生主要从就业领域、创新创业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激励举措。
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主要从用工管理和权益保护、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激励举措。
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主要从创业发展环境、创业融资成本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激励举措。
低收入农户主要从帮扶精准度、内生发展动力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激励举措。
困难群体主要从政策兜底保障、就业渠道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激励举措。
问:玉环如何做好“扩中”“提低”行动方案的落地见效?
★确保三个“更加精准”。
底数更加精准。完善统计体系,全面掌握重点群体的收入情况,建立“全面覆盖+精准画像”基础数据库。
措施更加精准。坚持分类施策、靶向发力,进一步细化量化行动方案和工作清单。
政策更加精准。在总方案基础上,制定重点领域专项政策和重点群体激励具体方案,构建“共性+个性”的政策工具箱。
★树牢三个“明确导向”。
树牢实干导向。充分发挥市委社建委牵头抓总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多跨事项的协调落实,以苦干实干的作风和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树牢结果导向。紧盯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实施定期“晾晒考评”机制,科学评估推进成效,以结果倒逼落实。
树牢满意导向。鼓励引导群众勤劳致富、带头致富,凝聚全社会加快“扩中”“提低”的良好氛围与强大合力。
★坚持三个“充分结合”。
坚持拓渠增收与集成帮扶充分结合。强化创新创业载体支撑,完善职能技能培训机制,加快构建高质量就业体系,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加强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制度的衔接,综合集成各类救助政策,全面建立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
坚持转型升级与人岗适应充分结合。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劳动力就业能力水平,系统推进“产、企、人”相匹配。
坚持优质服务供给与民生托底保障充分结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好各类民生实事,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运行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保体系,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问题。
问:推进技术工人“扩中”改革,玉环有哪些举措?
今年以来,玉环全面拓宽技能成才通道,优化技能创富路径,扎实推动更多技术工人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强化制度创新,畅通技术工人晋升途径。深入实施《技术工人薪酬分配指引》和《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设置指引》,扎实推进技术工人薪酬改革,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工人薪酬分配体系,形成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激励导向。目前,玉环已引导187家企业建立薪酬挂钩分配机制,实现技术工人获得技能等级后每月可加薪50-1000元。
▲强化技能培训,提高技术工人增富能力。深入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发挥职业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和用人单位等培训主体作用,今年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多人次,完成率116.5%。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技能共富,玉环结合渔区实际,将玉环传统特色技艺传承与农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开发“炸鳗鱼”“鱼皮馄饨制作”等6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为农村就业困难群体免费提供培训,帮助农村灵活就业劳动者年增收可达1万元。
▲强化典型引领,营造技术工人成才氛围。通过媒体大力宣传技术工人“扩中”改革政策措施,深入宣传技术工人的创富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今年,玉环选送“浙江工匠”8名、五星“台州技工”15名,建立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并从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等多方面,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90后”青年工人杨杰作为“浙江工匠”典型还被写进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问:玉环将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民增收?
从2015年以来,玉环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位居台州市首位;2021年,玉环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871元,增长11.2%,绝对值和增速均为台州市第一,并排名全国县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17位。
★农民变“股民”,推动农民收入增长。借力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明确村级资产,确认成员身份,完成折股量化,转化玉环33.68万农民为股民,量化资产总额21.75亿元,使广大村民能按照所持有的股份数享受集体经济发展红利,5年来167个村实现累计分红6亿多元,人均增收2000多元,广大村民充分享受到了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有效助推农民增收。
★资产变“三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项目众筹分股金。创新建立“村股份经济合作入股+村民入股+政府支持”投资模式,按“村集体51%+村民49%”股权分配比例筹措资金,发展乡村产业和公共服务项目,通过年度分红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创收。如干江镇上栈头村利用村级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楚门龙王村发展交易市场等模式,让近千名村民受益。
土地流转收租金。主动探索农村宅基地改革,引导农民将手中零散的土地、农房等资源委托村集体统一管理、开发利用,让“沉睡的资源”变成优质资产。如大麦屿街道峰阳村为例,近500户村民的800亩土地以打包入股方式承包给客商投资兴业,每年按入股的土地平方数收取租金人均1500元左右。
就地就业挣薪金。玉环市各村依托休闲乡村旅游产业项目,促进当地村民就地就业,并优先将就业岗位向低收入农户倾斜,拓宽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渠道,增加低收入农户薪金收入。以干江镇上栈头村为例,通过休闲旅游项目运营,不仅吸引20余位本地青年回归乡村创业开办酒吧、农家乐、商铺等,还解决本地低收入人员就业400余人次,月平均工资2000元。
★“输血”变“造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聚焦“扩中提低”,加大低收入群体帮扶力度,鼓励村集体帮助低收入农户入股村集体经营性产业。如芦浦镇井头村经济合作社和村民共同出资成立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村集体为低收入农户垫资入股,分红时扣除本金,确保让“平均数”以下群体真正富起来。同时,在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0630元的基础上,利用民营经济实力强优势,按照“造血”为主、“输血”为辅的思路,通过产业联动、以工哺农、结对帮扶等形式,助推低收入农户兜底保障,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十三五”以来,玉环玉环市低收入农户年均增收保持在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