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产业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应该走怎样的道路?该如何整合各方力量,共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并寻找到生产提速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11月25日15:00至16:00,由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绿色低碳发展 产业建圈强链”线上圆桌论坛将在
据了解,在本次论坛上,成都市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将与企业专家一道,着眼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下的成都最新动态,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成都探索’”“重点行业碳排放优化,低碳清洁能源市场应用推广”“科技研发共建,提升锂电产业影响力”“布局谋划,走向国际”四个主题展开讨论,从政府、专家、企业的角度深度分析讲解成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的挑战与机遇,为成都城市产业、能源、消费、减污降碳等绿色转型建言献策。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杜甫在成都居住时的所见所感。时隔千年,如今的成都推门见绿,不时在城区即可远眺雪山,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已成为成都独特的名片与大家眼中的共识。而这也正是成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最亮眼的成绩单。据了解,2011年至今,成都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132天增长至299天,PM2.5浓度累计下降58个百分点,市控以上断面优良水体率由71.1%提升至100%,森林覆盖率40.3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88%,创建天府锦城、锦江公园等10个国家级生态价值转化示范区和23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
这样一份绿色低碳答卷,背后是怎样的“成都经验”?接下来新的篇章又将如何书写?此次圆桌论坛活动,便将围绕相关主题深入展开。届时,活动不仅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