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现在PET铜箔出现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新需求——替代传统锂电铜箔。
东亚前海证券指出,相比于传统锂电铜箔,PET铜箔具备四大优势:
1)安全性高:传统铜箔受压后易断裂,断裂后易刺穿隔膜,进而造成内短路引起发热失控。而PET材料由于中间有个隔膜,高分子不容易断裂,有阻燃的效果。即使发生了断裂情况,1μm的镀铜也无法达到刺穿隔膜的强度标准,从而规避内短路的风险,提高电池安全性。
2)提升能量密度:PET材料相较金属铜轻,所以复合铜箔整体质量较小,可以有效减轻电池重量,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3)寿命长:在电池充放电的过程中,相较于金属,高分子材料的膨胀率更低,表面更为均匀,寿命较传统铜箔延长5%。
4)强兼容性:采用复合铜箔并不会影响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因此复合铜箔可以应用于不同规格、体系的动力电池,具有较强的兼容性。
此外,由于PET价格远低于阴极铜价格,在PET铜箔实现量产后,其原材料成本优势也将逐渐显现。根据中泰证券的测算,PET铜箔的生产成本比传统锂电铜箔低37%。
PET铜箔处于产业链中游,上游为原材料与设备厂商,下游主要包括动力电池厂商、3C消费电池厂商和储能电池厂商等。PET铜箔生产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在PET表面镀上铜层,工艺难度较大。目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在积极布局锂电铜箔领域,中泰证券指出,2022年或是PET铜箔的产业化元年。
“新能源汽车+储能”双轮驱动
1、中国新能源汽车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22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60万辆,同比增长115.6%。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4.7%上升至21.6%,上升了16.9个百分点,步入高增长通道。
新能源汽车需求上升,带动动力电池装车量快速增长。动力电池产量方面,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为21.97万兆瓦时,同比增长163.4%;2022年上半年产量为20.64万兆瓦时,同比增长176.4%。动力电池装车量方面,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5.45万兆瓦时,同比增长142.8%;2022年上半年装车量为11.01万兆瓦时,同比增长109.8%。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带动锂电需求持续上行。2020年10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推出了白金版,为大家介绍了PET铜箔产业链上的5家重点上市公司。欢迎大家关注
免责及道达研选白金版是从行业前瞻去挖掘价值信息,整合最热研报主要观点,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涉及操作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风险提示:1、PET产业发展不及预期;2、部分企业产能建设和爬坡不及预期;3、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4、行业价格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