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局共出动执法人员51人次,检查市场经营户137户,挂“黄牌”1户,让不诚信经营商家“亮丑”。
北海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切实维护好北海市场秩序,并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整治,组织执法人员巡查农贸市场、餐饮服务单位等场所,对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缺斤少两等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罚,加大曝光力度,形成震慑作用。
红星新闻27日刊发题为的评论。评论指出,社会信任的字典里,不该有“宰”与“诈”。自春节假期开启以来,不少地方都被爆出了宰客套路,被网友称作“报复性宰客”。
所谓的“报复性宰客”,显然是对消费者信任的刺伤。在消费者维权意识在增强、网络曝光门槛在降低的情况下,任何宰客行为都是在自毁声誉,往小了讲,会给自身贴上“短视”标签;往大了看,会给旅游业回血、消费复苏设障添堵。
评论还指出,糟蹋信任者,必定会付出不被信任的代价。呵护信任的,往往会收获被信任的利好。二者之间,横亘着短线思维与长期主义的分界线。现实中,人们对陌生人的信任程度、多方对社会信任的珍惜程度,也都折射着社会文明的水位。
旅游餐饮里出现的景象,只是现实社会运转图景的微观映射。经济社会运行,同样需要信任作为连接带与润滑油,这类信任通常是双向的。社会学家齐美尔说过:“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没有人们相互间享有的普遍信任,社会本身将瓦解。现代生活远比通常了解的更大程度上建立在对他人诚实的信任之上。”
评论还强调,无论是在琐细社交中,还是宏大规则运转里,都需要用共守契约基础上的相互信任去维持其正常运转,否则信任关系崩圮,践踏他人信任者也终将尝到恶果。
就今天而言,社会无疑需要更多信心,而信心的一大底部支撑就是信任,也就是互信生态。在有消费能力的前提下,只有我们不会轻易被“套路”,才能安心消费,才有信心消费。所以,公共生活中理应少些花式宰客,多点“前方4538桌正在排队”景象中寄寓的信任——毕竟,社会信任经不起“报复性宰客”磨刀霍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