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观察 >

科学探索奖更“年轻”了:35岁及以下占20%,6位90后

标签: 日期:2025-08-25 16:38来源:未知作者:admin
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由腾讯出资100亿元设立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是一项科学家主导人才遴选的公益奖项。 年轻科学家们崭露头角,与奖项今年设置的新星名额密不可分。

  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由腾讯出资100亿元设立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是一项科学家主导人才遴选的公益奖项。

  年轻科学家们崭露头角,与奖项今年设置的“新星名额”密不可分。2025年,“科学探索奖”在每个资助领域提供1个“新星名额”机会,在满足宁缺毋滥的评审原则下,该名额用于奖励年轻科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主席高文评价今年的名单说,今年的获奖人十分优秀,很高兴看到一批瞄准突破,敢于大胆假设,不被框架束缚的青年科学家得到资助,他们代表着奖项的“含金量”。高文说,奖项设置的“新星名额”有效吸引了年轻人。2025年“科学探索奖”共有1238人申报,高于历年平均,增量主要就来自年轻科学家,今年申报奖项的年轻科学家共有261人,占比21%,和去年的11%相比几乎翻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主席潘建伟表示,设置“新星名额”,正是为了让更多年轻科学家能够被发现,被看到。“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26岁。今年正好是现代量子理论建立100周年,当时海森堡只有24岁,很多非常重大的科研成果就是来自年轻科学家的创新活力,但把不同年龄的科学家放在同一条标准线上比较,年轻科学家在积累上确实不占优势。”他说,尽管为年轻科学家专设了赛道,在评审中依然坚持了“宁缺毋滥”的原则,获奖的13位年轻科学家,都做出了非常好的工作。

  同时,今年“科学探索奖”的获奖名单中,女性获奖人共有9位,获奖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占比18%,其中还包括3位年轻科学家。奖项始终强调,同等条件下,女性和年轻人优先。去年“科学探索奖”放宽了女性科学家的年龄申报门槛,今年在“新星名额”方面,也做了类似处理。与此同时,还在评审各阶段提升了女性评委的比例。

  另外,2025年“科学探索奖”覆盖面进一步提升。50位获奖人来自15个城市的33家机构,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吉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等8家科研院所、高校和医院首次拥有了自己的获奖人。

  在50位青年科学家中, 11位获奖人来自上海。数学物理学领域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李听昕、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王文涛。化学新材料领域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左智伟。生命科学领域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毛亚飞,医学科学领域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舒易来,信息电子领域是复旦大学姜育刚。先进制造领域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小石,华东理工大学的孙彬涵。交通建筑领域两位是上海交通大学程斌、同济大学张丰收。前沿交叉领域为复旦大学张嘉漪。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文章
共有人强势围观,期待你的评论!评论区
小提示: 本站的评论不需要审核,即发即显,有什么话你就尽管说吧,但不要过激哦,以免遭跨省处理!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