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港股的国泰君安国际,因为正式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将原有的交易牌照升级,新增了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的资质后,股价当日大幅。当天,A股规模最大的金融科技ETF。目前香港本地已有近40家机构可以通过综合账户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美股市场上的Circle,作为稳定币第一股,颇受热捧。其IPO价格31美元,一个月不到,已经飙涨482%,市值突破了400亿美元。尽管过高的上涨幅度引发了估值的争议,但市场对其背后所代表的金融创新前景,看法都颇为正面。
对国内市场来说,目前香港的稳定币相关业务,实际上体量还非常小,市场的关注点可能更多还是金融领域的持续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可能会是一个长线的主题。
稳定币浓度比较高,或者说金融创新含量比较高的ETF,市场上捋一遍,看起来还是金融科技ETF。早前其实介绍过这只,属于牛市的“急先锋”,市场转暖的时候,这只ETF弹性非常高。现在叠加了金融创新+稳定币概念,就显得更有趣了。
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纷纷入局
法律和监管层面明晰之后,香港的稳定币,已经有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大型互联网公司参与。对内地投资者来说,虽然不能参与稳定币本身,但证券市场中还是能找到很多机会。
这里面有几个基本的看点。
一是参与的玩家,目前主要是传统银行、科技公司。
目前已知的,香港市场的稳定币主要的玩家,有4家。
包括渣打银行,已经参与稳定币发行的“沙盒”测试,并和交易所合作推进质押资产镜像项目。京东币链科技,圆币创新科技已正式提交了港元稳定币的牌照申请。蚂蚁集团旗下公司也准备在香港、新加坡两地申请稳定币牌照。
另外有一些当地券商获准提供相关业务。目前获批可通过综合账户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的香港机构共计40家,除了国泰君安国际之外,还有天风证券旗下的天风国际、东方财富旗下的哈富证券,以及富途证券、盈透证券、中国中期证券、众安银行等。
全球范围看,欧美国际大行也都相当积极,比如汇丰银行,巴克莱银行,也已经开始布局稳定币业务。
另外,相关金融IT基础设施,相关公司中也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
二是稳定币产业链的盈利模式。
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发行、托管/储备、技术支持、支付、合规审计、用户应用。其中,稳定币发行、托管、储备管理这几个环节,相对更为关键,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现在全球稳定币总市值近2500亿美元。其中市场份额最大的稳定币是USDT,约占到62%左右。Circle发行的USDC目前市场份额大约在24%左右。USDC储备资产是美元现金和美债,并且每月由第三方审计。USDC储备中的美债,现在由贝莱德负责托管,短期美债占到了总储备的92%左右。
港元稳定币的托管可能也会是类似的,挂钩的资产可以是港元现金,或者短期国债等。
稳定币的商业模式,比如Tether的盈利主要
三是技术的结合与发展。
金融IT基础设施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比如稳定币发行的底层技术设计,电子钱包和支付接口,这些环节也会涉及到一些相关大型企业。
在这个刚刚兴起的行业中,可以看到很多可能性,至少现在看来天花板还非常高。我们能看到传统金融正尝试切入这些新兴业务,也能看到科技公司以自身的技术优势,向新领域渗透。牌局才刚开始。
“稳定币”概念含量超过20%
目前市场上稳定币含量比较高的指数,大概也就是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了。相关ETF中,规模最大,交投最为活跃的是金融科技ETF。
这只指数成份股目前有57只。成份股里,和稳定币以及数字人民币相关概念有关的,权重占到21.63%,包括拉卡拉,四方精创,恒宝股份,飞天诚信在内。
金融科技指数,主打“金融+科技”,成份股公司相关的业务,相对都是金融里比较前沿的领域。
涵盖范围涉及金融IT,互联网券商,移动支付清算、稳定币/数字人民币相关,以及其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参与金融产品与服务价值链的公司。属于金融行业里的新兴范畴。
高弹性、小盘风格、历史长期表现佳
从投资来讲,金融科技ETF,还有几个特点值得大家关注。
截至6月底,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共57只成份股,平均市值228.9亿元。市值中位数为102.16亿元。同时,市值低于100亿元的成份股个数占到近一半,指数小盘特征明显。
同时,市值分布的方差比较大。前两大权重股,分别为东方财富,同花顺,是成份股中唯二市值超过千亿的公司。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占比51.2%。
这只指数最近一年的年化波动率为43.55%,高于A股大部分行业指数的波动率。
在市场好的时候,金融科技指数的“弹跳力”非常惊人。比如去年924一揽子政策出台,市场突然High起来,金融科技ETF仅一个多月,涨幅高达117%。指数前十大成分股中的6只迅速翻倍。
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今年6月27日指数再度创出新高。
三是历史长期表现突出。
对这只高波动指数来说,其在2022和2023这两年熊市中的表现,并不像有些行业指数那么糟糕,反而出人意料的较为坚挺。
拿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相比,金融科技指数过去5年总回报30.8%,而沪深300全收益回报4.59%。相比之下,金融科技的波动率和换手率都非常高。
来自:中证指数公司,截至2025年7月1日
总体来说,金融科技指数,虽说是行业指数,但其实和大部分行业指数表现差异很大。概念新潮,有一点“浪”,但弱市时却并没有那么“渣”。
最后套用现在华尔街一个观点,“参与为下一个10年建立的新互联网规模金融系统”。当然也要密切关注监管的动向,一切都在动态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