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世界 >

25天9次发射!中国商业航天冲刺“中国版星链”

标签: 日期:2025-08-21 13:55来源:未知作者:admin
服务提供商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中断。 无论是火箭飞行异常,还是星链服务中断,都在不断提醒外界:商业航天并不是一个零风险的产业。技术的不确定性与市场的高投入,让企业必

  服务提供商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中断。

  无论是火箭飞行异常,还是星链服务中断,都在不断提醒外界:商业航天并不是一个“零风险”的产业。技术的不确定性与市场的高投入,让企业必须寻找更稳健、可持续的盈利路径。

  咨询机构Novaspace在研报中指出,SpaceX的盈利模式正在改变。这家公司正在从一个依赖火箭发射、收入结构单一的发射服务提供商,转型为一个以星链持续实现收益,并由可复用火箭赋能的太空基础设施与服务提供商。截至2024年,星链的460万用户中有440万住宅用户,每个用户平均收入约为2000美元。

  在实现自身的野心之前,“储粮”的过程同样重要。近日,星梭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并宣布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完成首型全流量补燃发动机的关键部位点火试验。极光星通也宣布完成A3轮融资,由国开科创主投,资金将重点用于低轨星座组网卫星研发和在轨技术验证服务能力升级等方面。

  一位关注商业航天领域的投资者告诉,这些融资动作反映出资本正把目光更多投向基础能力的建设,尤其是发动机研发与低轨卫星组网这样的关键环节。

  资本侧频频发力,产业链的预期也逐渐清晰。深蓝航天执行总裁赵亚也告诉,当火箭的可重复技术开始使用之后,未来三年内最大的市场订单会来自于卫星组网。为了满足低轨卫星星座建设的迫切需求,姜路野表示,低成本、大运力的运载能力是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地基”,只有在这一能力上快速建立优势,才能为后续的多元化探索奠定基础。

  “不管是送货还是送人,本质上都是提升运载效率与规模的延伸应用。”姜路野说,星梭科技也在关注更多前沿应用场景,例如太空旅游和洲际航行等。

  对于商业航天来说,商业化是必需。运力不只是工程学的考题,更是商业航天能否建立长期壁垒的核心变量。率先跑通低成本与大运力闭环的玩家,才可能真正掌握未来太空经济的话语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文章
共有人强势围观,期待你的评论!评论区
小提示: 本站的评论不需要审核,即发即显,有什么话你就尽管说吧,但不要过激哦,以免遭跨省处理!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