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A股缩量整理。高股息资产力挺沪指翘尾收涨,斩获四连阳。科技股走势分化,创业板指跌0.45%止步三连阳。全市场成交1.18万亿元,上日为1.32万亿元。
震荡之际,高股息、高现金流资产再秀防御力,A股最大银行ETF成功收涨,国内首只300现金流ETF场内放量涨0.67%。周期股继续活跃,有色龙头ETF、化工ETF场内分别上涨0.98%、0.68%。
科技方向,数字货币概念领跌,相关热门金融科技ETF场内跌1.9%。算力产业链攻势不减,“AI双子星”继续闪耀,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盘中上探1.24%,携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宝双双拿下“四连涨”。
当周最大黑马信创热度仍高。尽管行情出现波动,信创ETF基金场内收跌0.41%,但交投火热,成交额继续突破2亿元,创历史次高!此外,场内全天溢价交易,显示买盘资金仍强势,就在前一日,“562030”暴风吸金1.94亿元,规模、份额齐创历史新高。
信创ETF基金资金面爆火,导火索无疑是“两光”合并。根据公告,“两光”股票于5月26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随着复牌日临近,资金大举追捧高“含光量”ETF。基金一季报显示,信创ETF基金“两光”权重达9.47%。
经过两周的发酵,当前信创赛道已较拥挤,其实一番基金一季报会发现,不少科技类ETF都持仓“两光”股票,比如大数据产业ETF和电子ETF的“两光”权重都超过8%,科技ETF也有7.66%。
不过,在此要特别提醒投资者,考虑到停牌期间无法补券以及ETF仓位下限要求等限制因素,ETF实际持仓的“两光”可能远不及一季报显示的权重,或是标的指数里的权重。信创ETF基金的管理人也于2025年6月6日火速公告提示该ETF的跟踪误差及跟踪偏离度扩大等风险。
信创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级产业,拥有广阔前景,的确是个好赛道。但如果是看中了信创ETF基金的高“含光量”,想要通过买ETF来赚取“两光”复牌后的潜在收益,当前阶段还请慎重,务必理性分析投资风险后再做决策。
下面重点聊聊信创、大数据产业、银行、金融科技等几个板块的交易和基本面情况。
一、
信创热度坐火箭!聚焦信息技术自主可控领域的信创ETF基金场内全天成交额2.02亿元,为历史次高,换手率46.41%,交投火热!上交所数据显示,信创ETF基金6月5日单日吸金1.94亿元,拉长时间来看,近10日累计吸金3.55亿元,或有资金看好板块后市表现,提前进场埋伏!
成份股方面,麒麟信安涨超3%,同有科技、致远互联涨逾2%,云天励飞、安恒信息、北信源等个股跟涨。
与此同时,信创含量近70%的大数据产业ETF场内价格盘中摸高0.89%,收涨0.56%,尾盘溢价高企,收盘溢价率达0.27%,或有资金进场抢筹!
成份股方面,石基信息涨停,科华数据涨超2%,云天励飞、神州泰岳、天融信、深信服等个股跟涨。
消息面上,信创和大数据方向交投活跃,或是由于海光信息&中科曙光战略重组。截至一季报,信创ETF基金“两光”合计权重占比9.47%;大数据产业ETF中,中科曙光权重占比达8.27%。
作为国内信息产业的头部企业,中科曙光在高端计算、存储、云计算等领域具有深厚积累,海光信息则专注于国产架构CPU、DCU等核心芯片设计。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进行整合,将优化从芯片到软件、系统的产业布局,汇聚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全面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中航证券认为,国产半导体设备行业并购整合序幕或拉开,助力国产设备企业从重复性较高的单点竞争发展为更良性的平台竞争。
上海证券指出,此次海光信息吸收合并算力巨头中科曙光交易,也宣告中科系资产加速整合,响应国家打造优质科技领军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两公司均表示此次合并是为了抢抓以AI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发展新机遇。
或由于两大算力龙头海光信息&中科曙光合并、EDA断供、稳定币草案通过、华为鸿蒙PC发布等多个重磅事件催化,信创板块热度持续飙升。重仓软件开发行业的信创ETF基金及其联接基金被动跟踪的中证信创指数,覆盖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外部设备等信创产业链核心环节,指数具备高成长、高弹性特征,当前形势下,重点关注信创产业的四重投资逻辑:
1、国际形势:区域政治扰动,逆全球化趋势加剧,自主可控需求迫切,从国家安全、信息安全、产业安全的角度来讲,信创领域,均有国家大力扶持和企业加速发展的必要性;
2、宏观层面:地方化债力度加码,政府信创采购有望回暖;
3、技术层面:以华为为代表的国产厂商实现新技术突破,看好国产软硬件市场份额攀升;
4、把握节奏:信创推进到达关键时间节点,采购标准进一步细化。
信创含量近70%的大数据产业ETF被动跟踪中证大数据产业指数,重仓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细分领域,权重股汇聚中科曙光、科大讯飞、紫光股份、浪潮信息、中国长城、中国软件等龙头股,看好科技自主可控方向的投资者,或可重点关注这三方面的催化:
①高层号召“科技打头阵”,新质生产力方向有望突围;
②数字中国顶层设计,激活数字生产力,国产化替代进程加快;
③乘风信创热潮,信创2.0有望加速,科技自主可控前景广阔。
二、
经历节前短暂盘整,银行火速王者归来!本周二节后首日,银行强势上攻,沪农商行罕见涨停,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多股齐创历史新高,A股顶流银行ETF场内大涨1.73%,又一次刷新上市以来新高!
周五银行延续逆市表现,银行ETF场内收涨0.31%,常熟银行、苏农银行、青农商行、中信银行等涨幅居前。
从当周累计表现看,银行ETF标的中证银行指数上涨1.28%,延续超额表现。截至当日收盘,中证银行指数年内累计上涨8.98%,较上证指数、沪深300分别超额9.94和10.44个百分点。
近两年,作为A股市场上“最抗跌”的板块,银行股在低估值、高股息逻辑中持续上行,股份行、国有大行、城农商行等各类型银行轮番大涨,成为避险资金的“心头好”。如果从2022年10月的近3年低点算起,中证银行指数累计涨幅超54%,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仅16%。
国泰海通证券在近期的策略报告中表示,在新兴科技和消费“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背景下,身为传统行业的银行指数却不断创新高。尤其是,现今距离2015年牛市顶点过去近十年,股价超越前高的行业寥寥无几,银行却是其中之一,大幅跑赢TMT。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估值足够低+长期分红派息带来的可观复利。
站在当下,尽管已积累可观涨幅,银行板块估值仍处于绝对低位。截至6月6日,A股42只银行股除招商银行外,其余仍处于破净状态;中证银行指数市净率PB为0.68倍,处于近10年38.24%分位点的相对低位。
此外,从今年一季度看,公募基金银行股持仓整体处于低配状态,随着新一轮公募基金改革来袭,市场对公募基金加仓银行股的预期进一步升温,增量资金涌入下,有望进一步支撑银行板块向上动能。
浙商证券表示,一方面,银行盈利向实体经济逐渐靠拢,但整体波动性相对更低;另一方面,资产荒是大趋势,银行股息更具有吸引力。未来驱动银行股上涨的资金评判标准将从短期盈利视角转为长期稳健盈利视角。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银行板块获资金借道ETF顺势增仓,上交所数据显示,银行ETF最新单日获资金净流入1.76亿元,近5日、10日,资金分别累计净流入2.3亿元、3.27亿元。
顺势而起,攻守兼备!看好银行板块配置性价比的投资者可以关注银行ETF及其联接基金。银行ETF被动跟踪中证银行指数,成份股囊括A股42家上市银行,近三成仓位布局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大行,捕捉“高股息”主题机会;约七成仓位聚焦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等高成长性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是跟踪银行板块整体行情的高效投资工具。
三、
热门概念回调,金融科技ETF领跌全市场,成份股普遍回调。其中,翠微股份、四方精创领跌超7%,中科金财、宇信科技跌超6%。但仍有十股逆市飘红,楚天龙首板涨停,恒宝股份涨逾4%,新晨科技、中亦科技、数字认证、飞天诚信等多股跟涨逾1%。
热门ETF方面,金融科技ETF低开低走,场内价格收跌1.9%,回踩半年线亿元。资金逢跌猛烈加仓,数据显示,159851全天获资金净申购5800万份,表明或对后市机会较为看好。
跑赢上证指数、创业板指等市场宽基。
1、主题上,稳定币立法有望推动金融科技加速发展。
RWA资产运营、银行IT以及跨境支付等领域或将迎来投资机遇。2、政策上,金融科技本月或迎重磅政策。
将发布若干重大金融政策。据了解,“2025陆家嘴论坛”将于2025年6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召开。广发证券指出,一揽子政策加码稳市,彰显金融服务质效与稳市目标,市场信心有望提振建议重视券商等板块的预期交易属性。3、技术上,“AI+金融”商业化落地可期。
技术推动AI商业化发展,金融行业或率先渗透,当前中国金融AI部署仍处于早期,受AI推动市场有望快速提升,相关AI金融核心标的有望受益。多角度把握金融科技机会,建议重点关注金融科技ETF及其联接基金
AI应用、互联网券商、华为鸿蒙、金融IT、信创等热门主题。截至5月31日,金融科技ETF最新规模超41亿元,近6月日均成交额超5亿元,规模、流动性优势突出!数据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根据基金管理人的评估,化工ETF、有色龙头ETF、300现金流ETF、金融科技ETF及其联接基金、银行ETF及其联接基金、信创ETF及其联接基金、电子ETF、大数据产业ETF、科技ETF的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宜平衡型及以上的投资者,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宝的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适宜积极型及以上的投资者,适当性匹配意见请以销售机构为准。销售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以上基金进行风险评价,投资者应及时关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销售机构所出具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基金产品并自行承担风险。中国证监会对以上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以上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