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身份给上。占有兵一下受到鼓舞,“觉得拍照没有那么难”,此后厂里一有活动,他就主动提出帮忙拍照。2002年,占有兵咬咬牙,花了差不多两个月工资,去深圳买下人生第一部二手胶片相机,从此开始了他的摄影生涯。“刚开始我也是拍荷花、拍日出日落,请美女在公园里摆拍,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2004年,博客兴起。2005年,占有兵在博联社网站注册账号,上面有摄影理论专家、人类学者、社会学者、历史学者等。有一次,他把拍摄的工厂员工活动发到博客上,引起很多人关注,有人建议他多拍打工人的日常生活。“我想了很久,认为写评论的人是在戏耍我。打工人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好拍的?我们每天都这样过。”工厂图书室订了杂志和摄影报纸,占有兵看了,上面刊登的都是“大片”,很少有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更没看到有人拍工厂打工人。这个建议他自然很快就忘记了。
过了一段时间,占有兵又在博联社上发了一组电子厂女工日常生活的照片,她们下班打卡、去食堂吃饭、在银行柜员机前排队取钱,等等。占有兵说,电子厂女工多,他本来是抱着拍美女的心态将相机对准她们,没想到照片发出来后评论更多了,其中一张还得到100元奖励,留言基本都是鼓励占有兵继续拍打工人的生活,越详细越好。
根据网友们的留言,占有兵开始有意找些社会学、人类学和非虚构写作方面的书看。他先后看过占有兵还听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讲哲学,听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戴锦华讲电影,随着积淀增加,他对自己的拍摄思路越来越清晰。2008年,占有兵去西北工业大学读MBA,管理学中的“生命周期”这个概念对他启发尤其大,他有意据此进行照片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在工厂看个一两天,回去后脑袋里没什么东西。但是当我有非常大的阅读和积累之后,看工厂就不一样了。”占有兵说,每到一家工厂,他会先拍工厂外面,如果留意橱窗里的招工启事,就会有大量发现:工厂待遇、劳动条件、休假条件、福利待遇,等等,都清清楚楚列在上面。“以前,工厂的招聘栏上贴满招工广告,现在随着东莞产业链升级调整,有些工厂招工信息很少,有些招工橱窗风吹日晒下坏了也没人维护,从这些细节都能看出时代变化,还有人生存境遇的变化。”
占有兵还拍摄过专题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占有兵感觉不能只有照片,也开始拍、收集打工实物。小时候他喜欢用香烟盒折三角卡牌,那时就养成了收集的习惯,打工这些年虽然到处搬家,但一直保留着自己所有的汽车、火车、飞机票,还有填过的所有表格。占有兵说,之所以坐过的长途汽车票都全部保存着,是当时厂外每天查暂住证非常严格,出示了车票和身份证,三天以内就不用办暂住证,否则会被收容遣返回老家。
2014年以后,东莞不少工厂产业链更新或者转移,他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各种打工实物,“我跟他们都商量好了,我不要值钱的东西,就要一些废旧的文件、纸张、照片、证件等。打工的物证收集起来不容易,打工人在城市里生活不稳定,老是搬家,很多东西都被扔掉了,人们只对眼前需要的东西感兴趣,没有耐心建立一个新的未来。”
2018年,一家有25年历史、高峰期有5000多名员工的鞋厂关闭,占有兵得到消息后,把来自湖南、广西、湖北、四川、贵州、河南、江西等地的工人的证件照翻拍下来,摘录出工人的信息。后来他以如今,占有兵在东莞城中村租了一间小屋,用来存放收集的各种打工藏品。他已经收集了6吨左右的物品,包括工厂工人档案、工卡、工作服、工业区宿舍建设图纸,等等。“如果有机构愿意建打工博物馆,我现在收藏的各种材料,可以让博物馆5年甚至10年的展出都不会重复。”
打工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占有兵的照片充满野生的力量,因为他不认同一些人的说法,认为没有出路只能打工。“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限制人口自由流动,农民被绑在土地上,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乡村的人才有机会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人来到工业区学习技术和管理,除了能赚钱,接触到外国人,看世界的眼光、和世界相处的方式都有了巨大的不同。”
占有兵说,乡村通行的是费孝通在“真正的摄影师是用影像的方式对社会做密切观察和互动。”占有兵这几年的设想是,借用方志的编撰方法,将20多年中对打工的思考、拍摄、记录、收集、梳理综合起来,以实物、文字、声音、的方式,形成“‘打工志’要解决的核心要点是:人作为人存在的状态、常态生活、人性与金钱、漂泊造成的心灵创伤、全球化与打工人、短视的恶果、隐性成本、世界变化对打工人的影响、打工人的命运分化、工业区与乡村的悖论、解剖、时间留下什么印痕……”通过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计划。“我只是动手拍了第一张照片,后来100张照片、1万张、100万张,到现在有将近200万张照片,这么一个持续的积累和努力。每一个小小的成功,小小的激励,都让自己再向远处看一点,再做得好一点,目标也在慢慢调高。”
这些年来,通过努力,占有兵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他落户东莞,2012年从工厂离开后成为东莞市长安镇融媒体中心的摄影,同时也是国内外有名气的摄影师。他说,之所以能一直往前走,内心最大的驱使力量,是自己不会干农活,也不知道他家田地在哪儿,急切地想挣脱农村,在城市生存。“当兵的时候我想考军校,文化课成绩很好,但是因为一些外界原因体检报告出了问题,我没考上军校。后来在部队,我一边参加高等教育自考,一边学无线电维修。做保安的时候,我写保安岗位职责,写保安培训教材,写十几万字的“时代机遇的风口只是没有让我上,否则我可能也是个搅动社会的力量。”最后,占有兵笑着说,“因为我这么傻,不是看到一个新鲜事物来了马上就随风倒,跟着潮流走,而是认定干一个事,就要做成,我这么持续地投入,有这么多实践经历,都是成大事的基本条件,是不是?”
占有兵 著
东方出版社·线月版